科技智囊团进企“开良方” 绍兴诸暨 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激活发展新动能
“别小看这颗螺丝,它能减噪声、延长机床寿命,提高纺织设备的效率及性能。”日前,在2020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诸暨对接会上,浙江大学的申永刚教授针对纺织行业的“心脏病”开出一剂良方,让前来“淘金”的纺织企业眼前一亮。路演一结束,玛雅电器、信胜缝制等绣花机生产龙头企业负责人迫不及待来到洽谈区,与申教授进行深入交流。
申永刚口中的这颗螺丝,学名为新型防松装配紧固件,是其团队10余载的科研结晶,已应用在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绍兴诸暨现有的绣花机已发展到单机20米长的先进机型,但仍存在同步轴芯很难同芯等问题,申永刚团队对此进行了攻关。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3项发明专利,并申报著作权。
当天的对接会上,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来自省内外10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精选出与诸暨产业匹配度比较高的科技成果项目,就新材料、生产工艺、企业智能化管理等问题一一进行路演。“这是高校智库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升级的生动实践。”诸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科技智囊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出招、解惑、指路,直击产业发展的“痛点”,破解制约诸暨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难题,激活发展新动能。
申永刚等专家对诸暨产业的研究,源起3年前建立的诸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源头研究能力,诸暨市先后与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共建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建立以来,成员高校的专家教授们以各种方式走企业、进车间,深入调研诸暨企业创新创业中的难点问题,为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牵线搭桥,化解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了该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自2017年首轮共建协议签订以来,该中心已引进校企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97只,协作攻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项,总投资超1亿元,累计发放产业化项目奖励1100余万元。
同时,诸暨以产业为依托多形式引进合作载体,拓展设立袜艺学院、珍珠学院、环保学院等“高校 特色小镇”产业学院3家,推动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枫桥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一大批产学研平台相继落成。“通过校地联动,聚焦产业联合攻关,打造发展共同体,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服务交叉融合,助推诸暨产业高质量发展。”诸暨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申永刚口中的这颗螺丝,学名为新型防松装配紧固件,是其团队10余载的科研结晶,已应用在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绍兴诸暨现有的绣花机已发展到单机20米长的先进机型,但仍存在同步轴芯很难同芯等问题,申永刚团队对此进行了攻关。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3项发明专利,并申报著作权。
当天的对接会上,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来自省内外10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精选出与诸暨产业匹配度比较高的科技成果项目,就新材料、生产工艺、企业智能化管理等问题一一进行路演。“这是高校智库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升级的生动实践。”诸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科技智囊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出招、解惑、指路,直击产业发展的“痛点”,破解制约诸暨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难题,激活发展新动能。
申永刚等专家对诸暨产业的研究,源起3年前建立的诸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源头研究能力,诸暨市先后与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共建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建立以来,成员高校的专家教授们以各种方式走企业、进车间,深入调研诸暨企业创新创业中的难点问题,为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牵线搭桥,化解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了该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自2017年首轮共建协议签订以来,该中心已引进校企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97只,协作攻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项,总投资超1亿元,累计发放产业化项目奖励1100余万元。
同时,诸暨以产业为依托多形式引进合作载体,拓展设立袜艺学院、珍珠学院、环保学院等“高校 特色小镇”产业学院3家,推动诸暨创新发展研究院、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枫桥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一大批产学研平台相继落成。“通过校地联动,聚焦产业联合攻关,打造发展共同体,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服务交叉融合,助推诸暨产业高质量发展。”诸暨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