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强国战略第一阶段目标 迈入世界缝制机械强国行列 缝制机械行业标准化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
日前,记者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了解到,伴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复工复产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新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地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品牌优势渐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成功完成强国战略第一阶段的目标,正式地迈入世界缝制机械强国行列。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表示,这些斐然成就的取得均离不开“十三五”期间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保驾护航。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依托全缝标委会(SAC/TC152)及缝制机械电气分标委会(SAC/TC231/SC4),缝制机械协会总计完成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71项,团体标准6项制修订,形成包含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86项,团体标准6项全新标准体系。
此外,重点完成编制“十三五”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方案,“十三五”行业标准体系总数从“十二五”末标准体系总数208项调整补充为258项,拟制修订标准数量为61项。
标准的应用对企业自身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设计、工艺、制造及检验等环节的管理与执行效果有了提升,使得设备质量更好,更加稳定。
以《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机》团体标准应用示范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为例,国家缝纫机检测中心现场对检测方法的讲解和讨论,体现了团体标准的严要求、高标准,对提高平缝机产业准入门槛、优化产业链、增强行业竞争力,扶优治劣、做大做强产业,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而在实际运用中,将市场所需、生产所求条例补充到标准中去,并从生产、检测等环节进行规范,让标准的验证工作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使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产品标准数值,才能打响中国制造品牌。以杰克缝纫机为例,始终以客户需求作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出发点,并以此提出标准的项目要求、技术参数和试验方法。比如客户需求的USB接口、自动感应、运行能耗、自动定针位等项目要求就是在标准的制修订和技术验证过程中确定下来的。
梳理五年来行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脉络,总体是按照《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行业强国发展战略整体部署。围绕行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为突破口,行业标准化工作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加强标准制修订与宣贯工作,积极推进实质性参与国际化标准进程,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五年工作总体而言,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水平地不断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推动行业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全缝标委会秘书长陈戟认为,纵观整个“十三五”标准化工作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如高质量技术标准空白有效填补,围绕质量提升工程成果固化,全行业制定了一批国际先进且被行业普遍采用的团体标准,相关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智能化发展得到有序引领,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行业成功创立智慧缝制工厂技术服务联盟,智慧缝制工厂系列标准研制得到有序推进;标准国际化实质性推进,推荐杰克、上工等多位专家参与ISO/TC148、IEC/TC44等缝制机械国际归口标准化组织工作,向ISO/TC148首次提出制定《缝制设备术语 刺绣机术语》国际新标准工作提案、推动并实施的企业标准“领跑者”等。
不过,陈戟也认为,相比国内外先进企业及同类行业,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技术及标准方面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行业基础薄弱,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二是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及标准框架体系指导性不足,尚无法有效涵盖行业多样化需求;三是基础标准的研制不足,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技术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有待加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融入,全球缝制机械产品整体均处于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缝机行业也正在向智慧缝制方向努力,标准化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