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外贸概况出炉
2021年年初,我国外贸出口实现开门红,在2020年初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开年前两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高速正增长,累计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50%,表明我国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已全面恢复。但由于全球消费需求回暖的时间和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前期对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的防疫物资出口逐步回落,仅靠极低的同比基数推高增长的趋势不会长期持续。因此,预计今年二季度出口虽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幅将回归正常水平。
原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布局造成不利影响。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提振、疫情缓解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刺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纺织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春节后处于高位,且表现为国内外价格齐涨。例如,2月棉花国内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18%和3.6%,进口棉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20.8%和6.2%。化学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涨幅也都高企,粘胶、涤纶、氨纶年初的平均涨幅达到30%以上。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对企业开工生产和接单出口造成不利。
年内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先贬后升,全年升值6.47%。2021年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小幅贬值。2月末,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分别收于6.4590和6.4780,较1月末分别升值0.03%和贬值0.5%,双向波动趋势更加明显。专家分析,2021年影响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将同时存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或成常态。
2021年前两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主要集中在2月份,在低基数+市场需求回暖+“就地过年”情况下,在春节期间多地不停工的共同作用下,当月出口实现巨量增长,纺织品服装、纺织品、服装当月增幅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高达或接近三倍,而且推动当月及累计出口额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英国脱欧后,美国逐步超过欧盟(27国)成为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1至2月,我对前四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出口分别达到85.1亿美元、75.7亿美元、67.1亿美元和35亿美元,全部实现高速增长,增幅分别为85.6%、57.1%、65.7%和51.8%。其中对欧美日服装、对东盟纱线面料出口迅速恢复,均超过2019年同期的水平。
随着全球疫情进一步缓解,欧美日三大重点市场的采购策略逐步回归疫情前的轨道,中国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从高点回落。2020年12月,我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占34.7%的份额,较当年5月时的高点回落32.6个百分点;2021年1月,我在美国市场占到32.9%的份额,较高点时回落27.5个百分点,在日本市场占58%,较高点时回落16个百分点。
在低基数作用和防疫物资带动下,今年1至2月,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同比分别实现60.3%和49.8%的恢复性增长,传统大宗商品纱线、面料、制成品和针梭织服装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7.4%、38.2%、99%和39.5%。
按照中国海关HS6位码统计(口径略大),作为主要防疫物资的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的出口额于2020年5月达到高峰后逐月回落,但出口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1至2月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合计出口55.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1.7%,对整体出口提升起到6.4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
中西部地区纺服出口增幅居前
1至2月,全国除西藏和新疆外出口均实现增长,增幅超过50%的省(市、区)达20个。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湖北、广西、江西、安徽、云南等省的出口增幅均达一倍以上,中部6省合计增长103%,西部12省合计增长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服装带动下进口整体增长
纺织服装进口止跌转升。1至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8.2%,主要是由服装带动,服装累计增长50.4%,其中针织、梭织服装合计增长37.8%。中间品进口仍未恢复增长,纺织品整体进口下降13.8%,其中纱线在价格拉升的带动下增长24.6%,面料仍下降1.7%,制成品下降50.7%。
进入2021年,棉花进口延续去年底的增长趋势,前两月累计进口69万吨,同比增长67.5%。美国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自美国累计进口29.8万吨,增幅超过3倍,美棉占比高达43%。
中国棉花协会分析,2月,受国内外疫情控制好转、通胀预期强烈等因素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上涨,国内外棉价也屡创年度新高。在国内春节期间推行“就地过年”的倡议下,纺织行业提前复工复产,纺织行业需求和消费继续向好,国内棉价持续上涨。
国际棉价震荡上行,2月末出现回落,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月均为94.07美分/磅,环比上涨5.47美分,同比上涨16.17美分。
原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布局造成不利影响。年初以来,在国内经济提振、疫情缓解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刺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纺织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春节后处于高位,且表现为国内外价格齐涨。例如,2月棉花国内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18%和3.6%,进口棉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升20.8%和6.2%。化学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涨幅也都高企,粘胶、涤纶、氨纶年初的平均涨幅达到30%以上。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挤压,对企业开工生产和接单出口造成不利。
年内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先贬后升,全年升值6.47%。2021年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小幅贬值。2月末,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分别收于6.4590和6.4780,较1月末分别升值0.03%和贬值0.5%,双向波动趋势更加明显。专家分析,2021年影响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将同时存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或成常态。
出口额超2019年同期水平
2021年前两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主要集中在2月份,在低基数+市场需求回暖+“就地过年”情况下,在春节期间多地不停工的共同作用下,当月出口实现巨量增长,纺织品服装、纺织品、服装当月增幅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高达或接近三倍,而且推动当月及累计出口额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美成我纺服第一大出口市场
英国脱欧后,美国逐步超过欧盟(27国)成为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1至2月,我对前四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和日本出口分别达到85.1亿美元、75.7亿美元、67.1亿美元和35亿美元,全部实现高速增长,增幅分别为85.6%、57.1%、65.7%和51.8%。其中对欧美日服装、对东盟纱线面料出口迅速恢复,均超过2019年同期的水平。
随着全球疫情进一步缓解,欧美日三大重点市场的采购策略逐步回归疫情前的轨道,中国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从高点回落。2020年12月,我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占34.7%的份额,较当年5月时的高点回落32.6个百分点;2021年1月,我在美国市场占到32.9%的份额,较高点时回落27.5个百分点,在日本市场占58%,较高点时回落16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
在低基数作用和防疫物资带动下,今年1至2月,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同比分别实现60.3%和49.8%的恢复性增长,传统大宗商品纱线、面料、制成品和针梭织服装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7.4%、38.2%、99%和39.5%。
按照中国海关HS6位码统计(口径略大),作为主要防疫物资的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的出口额于2020年5月达到高峰后逐月回落,但出口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1至2月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合计出口55.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1.7%,对整体出口提升起到6.4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
中西部地区纺服出口增幅居前
1至2月,全国除西藏和新疆外出口均实现增长,增幅超过50%的省(市、区)达20个。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湖北、广西、江西、安徽、云南等省的出口增幅均达一倍以上,中部6省合计增长103%,西部12省合计增长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服装带动下进口整体增长
纺织服装进口止跌转升。1至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8.2%,主要是由服装带动,服装累计增长50.4%,其中针织、梭织服装合计增长37.8%。中间品进口仍未恢复增长,纺织品整体进口下降13.8%,其中纱线在价格拉升的带动下增长24.6%,面料仍下降1.7%,制成品下降50.7%。
棉花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
进入2021年,棉花进口延续去年底的增长趋势,前两月累计进口69万吨,同比增长67.5%。美国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自美国累计进口29.8万吨,增幅超过3倍,美棉占比高达43%。
中国棉花协会分析,2月,受国内外疫情控制好转、通胀预期强烈等因素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上涨,国内外棉价也屡创年度新高。在国内春节期间推行“就地过年”的倡议下,纺织行业提前复工复产,纺织行业需求和消费继续向好,国内棉价持续上涨。
国际棉价震荡上行,2月末出现回落,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月均为94.07美分/磅,环比上涨5.47美分,同比上涨16.17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