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人”?他说,我还是40年前那个试车人
2007年,卓瑞荣董事长从台湾来到大陆创办了星锐。那时谁也想不到,王江泾镇一家不起眼的小厂,却能在当时已经日趋成熟的缝纫机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成了高品质的代言,如今甚至有了如国际大牌一样被跟风和效仿的“苦恼”。因为它超出一家传统缝纫机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固有想象,甚至让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缝纫机生出更多期待。
01 一台缝纫机的灵魂是什么?
如果问用户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它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问代理商这个问题,回答也许是“利润和市场”。而在卓董的心中,缝纫机的灵魂则在于让用户真实的感受到星锐这两个字对于缝纫机的不同意义。
(嘉兴工厂)
当机器只是机器,品牌赋予了它不同的灵魂。而支撑起“星锐”这座品牌大厦的,是很多同行最初并看不上眼的零配件。在很多同行看来,以“零配件”起家的卓董进军大陆似乎更有些“天然”的优势。设计拉链针镏、针板组……在台湾的很多年间,因为对于品质的极致追求,卓董把零配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零件大王”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台湾工厂)
进入内地整机市场,卓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零件”。
在卓董的设想中,一台机器的寿命是10年甚至更多,零件,显然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台缝纫机,450多个零件,硬度、材质、接触面、平行性都要以“使用10年以上”为标准,如此才能保证星锐整机远超同行业的超长待机。
为此,卓董一家家走访零件厂商,在数量繁多的厂家中筛选出符合基础标准的厂商。从材质到精度,从质检到需求,一点一点的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问题,提高检测标准,使其逐渐符合“星锐标准”,就这样,12年的时间里,卓董手把手的培养出一批“星锐专属”的零件供应商。完备而高品质上游供应商体系,成为“星锐”品牌大厦最为坚定的基石。
02 “技术狂人”?他说,我还是40年前那个试车人
正是这份对于细节的匠心追求,10多年的岁月里,卓董在大陆有了新的名号——“技术狂人”。
数年间,服装市场几经变换,对于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研发适应市场的特型设备,成了很多企业最为重视的工作。然而如何研发,方向在哪儿,却让很多企业感到迷茫。卓董敏锐的找到市场痛点,如果能把传统包缝、平缝或绷缝两道工序压缩,只变成一道,将大大提高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FW-740四针六线拼缝机随之应运营运而生。
FW-740-TB
这款设备不但能节省工序,还能让缝制品质大幅提升,应用范围也更广。为了让设备稳定性和运行品质能达到星锐的严苛要求,卓董用近一年的时间反复调试。针棒的运动方式如何更合理,高转速下的设备稳定和降噪,都在卓董夜以继日埋头车间的一次次调试中被一一攻克。几年过去,这款设备依然是企业用户中认可度率遥遥领先的产品。
直到现在,每一款新机器的测试工作,仍然是卓董亲自主抓。半年不行就1年,甚至两年,卓董认为,星锐专有的零件供应体系足以支撑设备的品质,而一台机器只有在每一个技术细节上体现超高的稳定性,让用户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成为占领市场的关键。
零件的配合度、漏油的调试,哪里需要加固才更耐用……40年间,卓董在每一台新设备上都经历了无数次调试。匠心成就品质。曾有代理商说,星锐的设备价格高不好推广,卓董却笑着说:你只管拿给工厂试用,星锐的机器会说话。最终那家代理商的服装用户,在试用了星锐产品后,都最终选择了星锐,代理商市场也就此铺开。
时至今日,二手车市场上,星锐缝纫机仍然能以超出同类机型2-3倍的价格售出,每每提到此,卓董都倍感欣慰,他说,星锐的缝纫机在用户口中有口皆碑,我就是技术出身,试车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习惯,不亲自试,永远不知道怎样才能调试出用户更满意的设备。哪有什么技术狂人,我还是40年前那个试车人。
03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中国缝纫机应该在世界舞台上散发更多光彩
随着世界服装产业的更新迭代,服装制造业早已转向东南亚地区,中国制造的缝纫机设备也越来越多的走进国际工厂,甚至需求越来越多。服装的演变史,决定了布料、车缝、工艺、样式都要不断提升,这就对中国缝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2017年左右,卓董就开始了缝纫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将视觉触觉等概念具象化——研发影像针车系统中;增加机器手臂数量,实现复杂缝制同步操作操作;解决穿线、定位的智能化问题。
如此研发的前期投入可想而知,很多人望而却步。卓董却说,这不但是中国缝制设备的未来,更决定了“中国制造”的缝制设备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多大舞台, 既然已经具备了“领军人”的素质,不止是星锐,中国制造的缝制设备,就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散发更多的光彩。
(嘉兴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