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新技能人才“含金量”越来越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技能密集型产业”这一新表述让人眼前一亮。技能密集型产业有哪些?将对促进高质量就业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否意味着更多劳动者将“身怀绝技”?
中国技能劳动者已超2亿人,但技术工人仍普遍短缺,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
物联网项目金牌选手被新大陆集团以百万年薪引进;广东学生获奖选手签约企业九成以上为南航、广汽、比亚迪、美的、格力等龙头企业或行业知名企业;吉林、山东、湖北等省份学生获奖选手被各大院校抢订一空;大多就业选手最终就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于去年举办后,大赛组委会对学生获奖选手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跟踪,发现他们不仅场上争金夺银、技艺高超,场下更是“热门”“抢手”,真正实现了就业岗位好、待遇好、发展好。
近年来,被旺盛市场需求、各类专业大赛不断推高的“技能热”渐入人心,“技能密集型产业”也首次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对记者表示,相对人们已经熟知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技能密集型产业更侧重对劳动者供给端提出要求,是服务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提倡技能,现实背景突出。人社部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比例为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28%。但是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技能人才总量和结构仍然不足。
“招到成熟的技工可不容易。”“工厂智能化不断提升、工业4.0向前推进,对懂技能会操作的工人需求更大了!”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招工难”是许多用工大企业面临的问题,其中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突出。不少求贤若渴的企业推出奖励补贴等举措,就为让更多技能人才早日到位生产。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是中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岗位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的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说,中国技术工人是普遍短缺的,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
“‘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有利于引导一部分人改变重知识轻技能的认识,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莫荣说。
从航天工业、新材料、新制造到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行业,技能“含金量”越来越高。具体来看,家电、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技工需求。那么,哪些产业可以算作技能密集型产业?
在莫荣看来,对技能要求较高和需要较多技能环节的行业很多,比如航天工业、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精尖”的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涉及缝纫工、刺绣、陶瓷、车工、焊工等手工技能工种较多的行业等,都是技能密集型产业。“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现在的技能密集型产业,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对劳动者素质需求的升级趋势,在企业招用工中则体现为从招普工到更多招用技工的转变。”莫荣说。
就技能本身的需求来看,正从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莫荣举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例子,这项2019年颁布的新职业要求从业者不仅会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要懂计算机软硬件,能进行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等作业,有着多重复合技能要求。“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大量引入生产线,更是需要大量操作和运维人员来支撑整个制造系统的高速运转。”莫荣说。
实际上,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近年来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颁布的多批新职业中,也呈现出与技能密切相关的特征。
仍以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双双被列入新职业。中国作为连续五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上线”。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工程师需求也越来越大,待遇随之上涨。
高质量就业反映在收入上,是不错的薪资水平。人社部相关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操作工参考薪酬每月5500-7000元,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7000-1万元,系统集成工程师则在2万元以上。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25万左右。
过去两年全国补贴性技能培训超过4000万人次,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技能人才培训提供利好。一边是技能人才短缺,一边还要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人才供给如何跟上来?
在莫荣看来,一方面,要从教育环节入手,拓宽人才供给增量。“在教育结构上可适当调整,不鼓励盲目追求综合性高等教育,而让更多适合的人才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技能。同时,高等院校可适当增加工科等学科类的招生比例,更加重视技能院校、职业院校的发展等。”
另一方面,从现有劳动者环节入手,推动技能人才存量提升。“一些技能型工种,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经过1-2个月的培训,合格后就可上岗。”莫荣说,这样的技能培训,能让劳动者技能更强,产出更高,收入增加,同时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相关工作一直在推进。在全国推开的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中,前两年开展的补贴性培训超过了4000万人次。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作为最后一年,定位为“技能提升质量年”,重点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合理延长培训时长,合理确定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实名制管理,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各地,技能提升相关计划也正加速落地。山西今年将投入20亿元,完成200万人的培训任务,让100万技能人才取得证书,推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云南全年计划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14亿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0万人次,助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明确到2023年,全省培训达到300万人次以上,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打造“金蓝领”……
随着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更多劳动者将拥有一技之长。“中国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齐全,有规模庞大、勤劳好学的劳动者,一定能建成世界最庞大的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队伍。”莫荣说。
如今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加以扶持,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国内机器人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新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来看,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较为缺乏,未来发展前景巨大。
时代的职业选择一直在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相信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岗位的设立,不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让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01---
转型升级之必需
中国技能劳动者已超2亿人,但技术工人仍普遍短缺,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
物联网项目金牌选手被新大陆集团以百万年薪引进;广东学生获奖选手签约企业九成以上为南航、广汽、比亚迪、美的、格力等龙头企业或行业知名企业;吉林、山东、湖北等省份学生获奖选手被各大院校抢订一空;大多就业选手最终就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于去年举办后,大赛组委会对学生获奖选手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跟踪,发现他们不仅场上争金夺银、技艺高超,场下更是“热门”“抢手”,真正实现了就业岗位好、待遇好、发展好。
近年来,被旺盛市场需求、各类专业大赛不断推高的“技能热”渐入人心,“技能密集型产业”也首次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对记者表示,相对人们已经熟知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技能密集型产业更侧重对劳动者供给端提出要求,是服务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提倡技能,现实背景突出。人社部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比例为26%;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28%。但是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技能人才总量和结构仍然不足。
“招到成熟的技工可不容易。”“工厂智能化不断提升、工业4.0向前推进,对懂技能会操作的工人需求更大了!”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招工难”是许多用工大企业面临的问题,其中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突出。不少求贤若渴的企业推出奖励补贴等举措,就为让更多技能人才早日到位生产。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是中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岗位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的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说,中国技术工人是普遍短缺的,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
“‘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有利于引导一部分人改变重知识轻技能的认识,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莫荣说。
---02---
向综合技能转变
从航天工业、新材料、新制造到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行业,技能“含金量”越来越高。具体来看,家电、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技工需求。那么,哪些产业可以算作技能密集型产业?
在莫荣看来,对技能要求较高和需要较多技能环节的行业很多,比如航天工业、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精尖”的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涉及缝纫工、刺绣、陶瓷、车工、焊工等手工技能工种较多的行业等,都是技能密集型产业。“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现在的技能密集型产业,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对劳动者素质需求的升级趋势,在企业招用工中则体现为从招普工到更多招用技工的转变。”莫荣说。
就技能本身的需求来看,正从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莫荣举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例子,这项2019年颁布的新职业要求从业者不仅会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要懂计算机软硬件,能进行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等作业,有着多重复合技能要求。“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大量引入生产线,更是需要大量操作和运维人员来支撑整个制造系统的高速运转。”莫荣说。
实际上,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近年来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颁布的多批新职业中,也呈现出与技能密切相关的特征。
仍以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双双被列入新职业。中国作为连续五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上线”。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工程师需求也越来越大,待遇随之上涨。
高质量就业反映在收入上,是不错的薪资水平。人社部相关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操作工参考薪酬每月5500-7000元,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7000-1万元,系统集成工程师则在2万元以上。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25万左右。
制造业用人需求逐年攀升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德邦研究所
---03---
技能提升“进行时”
过去两年全国补贴性技能培训超过4000万人次,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技能人才培训提供利好。一边是技能人才短缺,一边还要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人才供给如何跟上来?
在莫荣看来,一方面,要从教育环节入手,拓宽人才供给增量。“在教育结构上可适当调整,不鼓励盲目追求综合性高等教育,而让更多适合的人才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技能。同时,高等院校可适当增加工科等学科类的招生比例,更加重视技能院校、职业院校的发展等。”
另一方面,从现有劳动者环节入手,推动技能人才存量提升。“一些技能型工种,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经过1-2个月的培训,合格后就可上岗。”莫荣说,这样的技能培训,能让劳动者技能更强,产出更高,收入增加,同时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相关工作一直在推进。在全国推开的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中,前两年开展的补贴性培训超过了4000万人次。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作为最后一年,定位为“技能提升质量年”,重点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合理延长培训时长,合理确定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实名制管理,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各地,技能提升相关计划也正加速落地。山西今年将投入20亿元,完成200万人的培训任务,让100万技能人才取得证书,推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云南全年计划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14亿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0万人次,助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明确到2023年,全省培训达到300万人次以上,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打造“金蓝领”……
随着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更多劳动者将拥有一技之长。“中国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齐全,有规模庞大、勤劳好学的劳动者,一定能建成世界最庞大的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队伍。”莫荣说。
---0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中央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规划,在项目支持、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中更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遍及制造业各个细分领域,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国内众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在2019 年 4 月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位列其中。同年8月,维识教育参加了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工业机器人新职业培训标准暨职业标准研讨会”,并参与此次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
图片来源:《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如今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加以扶持,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国内机器人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新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行业需求和国家政策来看,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较为缺乏,未来发展前景巨大。
时代的职业选择一直在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相信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岗位的设立,不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让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