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凤凰涅槃”高质量发展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力量

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凤凰涅槃”高质量发展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汇聚澎湃力量,书写了一幅恢弘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也为缝制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已建立全世界范围内最齐全、最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先进的产品科研体系,体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也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缝制机械生产和制造中心。

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在技术创新推动下,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踏上“中国智造”之路,不仅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突破,融合了新型数控、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及装置的智能缝纫单元也成为主流。产业由单纯的机械设备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增值服务方向快速转变。

▲智能化缝制单元向着更高层级的集成自动化甚至智能化快速迈进。

▲改革开放之前,行业黑头家用机的装配流水作业方式


提到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你会想到啥?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仍然是在拥挤的服装车间里,七八十台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忙碌的女工们脚不离踏板、手不离布片,空气里充斥着缝纫机工作时有韵律的哒哒声。其实,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衣被天下到航天军工,从交通运输到医疗卫生,从节能环保到新能源应用,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上天入地”游刃有余地渗透到各个行业。

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正在以智慧缝制为动力,沿着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在商业模式、服务领域及产业链体系等方面,全面开拓、不断奋进……

这一切是不是跟你想的有所不同?不用感到讶异,这就是“凤凰涅槃”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

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6月末的江苏常州骄阳似火,顶着烈日,记者步入这家正在赶制订单的服装厂,踏入花园式厂房,一切归于宁静,没有拥挤的工人,也没有机器的轰隆声。

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地将衣领、衣袖等原料装进夹具,放到指定位置,按下机器上的按钮。随后,夹具里的衣袖自动在电动缝纫机上快速移动,一针一针,非常精准地落到指定位置。

“是不是与你印象中的生产车间很不一样?”车间高级经理介绍:“我们公司已有两条这种大规模自动化、半自动化制衣生产线。一位工人可以同时控制两三台机器。工人的手和脚彻底地解放出来,可以处理更多工序,颠覆了‘脚不离车,手不离片’的传统制衣模式。同时,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时间也大幅缩短,10年前我学制衣需要一年才熟悉各种工序,现在新工人一周时间就可以上手操作了。”

服装加工只是缝制机械产业链当中的一环。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在生产技术、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变革,有力支撑了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下游产业的发展。今天,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已成为全球缝制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满足社会需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研判世界百年变局的新特征,紧扣新常态下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缝制机械产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完成了从普通黑头家用机向自主工业缝制设备体系的转变,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配套体系及先进的科研、制造体系;产品种类极大丰富,品质性能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缝机加速从传统制造向先进装备制造转型,向着几代缝机人的强国梦加速迈进。

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缝机人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产业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梳理中国缝机产业的创新脉络,以生产、研发、团队建设为主干,以产品变革为载体,大致可分为自给自足、工业化转型、快速发展、智慧升级等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三大件”之一的黑头缝纫机,深深扎根在百姓日常生活。与此对应,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缝机企业多以国企为主,主要围绕黑头家用机进行生产和研发。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承接世界缝制机械产业转移的良机,国际先进企业陆续到来,大量民营缝机企业借助工业缝制设备的产业春潮茁壮成长,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这一过程中,行业彻底完成由家用缝纫机向工业缝纫机的历史转变,刺绣机、特种机研发生产逐渐崭露头脚,产品整体向高速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缝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黄金十年”。这一阶段中,专业电控企业的加入,行业机电一体化改造升级加快,各类别产品均实现从机械式向伺服化的升级,开启了行业机电一体化快速发展之门。同时,企业科技体系建设迅速建立,产品类别极大丰富,推动中国正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缝机大国。

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中国缝机行业进入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期。科技层面,先进的云制造、机械手、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为中国缝机科技研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物联网云平台、3D缝制机器人,单元自动化和集成智能化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缝机以领先的智慧缝制理念,走在了世界前列。

缝机产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缝机人更是依靠完善的产业配套、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业有效满足了产业链各环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层次产品和服务需求。形成了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趋势协同研究和研发机制。中国缝机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百年变局特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行业持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在支持经济发展、稳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彰显了产业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来路,从追赶到引领、从优秀到卓越,党团结带领缝机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缝机产业之巅。过去的发展,为产业“十四五”开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产业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开了新的局面。

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正加速从传统制造向先进装备制造转型,向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稳步前行,几代缝机人的强国梦正在加速迈进。让我们共同回顾光荣的历史,见证辉煌的未来。

百年披荆斩棘,百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缝机人砥砺奋进、不忘初心,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创造了缝机产业新的奇迹——中国缝制机械产业迈入强国行列!

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工业机产量占世界85%以上,销售收入占75%以上,国际贸易量占据半壁江山,规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智能化转型加快,自动缝制设备占比从60%上升到90%,智能缝制产线、缝制生产系统及管理云平台建设较快推进,中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集中度持续提升,20强整机企业占规上企业营收比重的56%,骨干企业市场份额更是增长明显。难能可贵的是,在综合引领型企业日趋强大的同时,产业涌现出一大批能够基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响应,具备自动化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生产能力,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

质量品牌优势渐显 产业“十二五”“十三五”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工程,骨干企业全部参与,主导产品质量全面接近国际先进,60多项评估指标中95%达到国际产品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性能上实现领先;行业建立起智慧工厂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制修订行业技术标准55项、团标5项,电控、智能设备类新产品、新技术标准增加,依托TC152全缝标委会、TC231 SC4电器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全产业积极开展了国际标准化工作;骨干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进入一流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更是超过95%、旋梭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从“跟跑”到“并跑”,正逐步迈向“领跑”,中国缝企在全球市场日渐崛起并呈现引领姿态。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30家骨干企业年均创新投入超过4%,行业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5%,从专利申请量来看,90%以上为中国企业;技术研发实现突破,机构优化、控制算法、设备互联、远程运维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智能传感、机器视觉、物料抓取、云平台等新技术集成应用走在国际前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完成行业、企业多层次人才发展及培养体系构建,培养领军人才50余人、青年科技人才70余人,组织技能大赛5届,培养选拔技能人才2500余人。

制造能力全球领先 实现装备自动化、生产柔性化、智能工厂示范化、供应链全球化。当前,全产业企业装备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为200余个国家提供零部件,一批骨干零件企业已实现下游点对点配套。

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 骨干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龙头企业跻身全球前三甲,全球前十强企业中国占据六席,上工申贝资本运作,先后收购杜克普、百福、KSL,以海外兼并走向全球化;杰克在2018年成为全球缝制机械销售冠,实现历史性突破,行业在全球比重发生质变,规模效益双双提升;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缝制设备出口单价年均增长2.83%;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市场份额年均增长达6.34%;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十三五”国内外兼并重组活动持续推进,从产品走出去、服务走出去到研发走出去,骨干企业已建立相对健全的海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是全产业团结一致、辛勤工作,通过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市场渠道建设,在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前行。行业企业贴近下游需求,扎实落实强国战略部署,加快了自动化、智能化步伐。向着实现智慧缝制的战略目标,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进。

凤凰涅槃 打造缝机强国


故事开始,还是在一百年前,当时缝纫机已经成为不少裁缝铺的好帮手,同时也是兴办正规服装、鞋帽工厂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但整个上海的缝纫机市场被美国胜家公司所垄断。当时,家住上海龙华的计国桢对此感叹不已,他大胆预言:“将来会有一天,每家女儿出嫁,都要一台缝纫机陪嫁”。

这个预言的实现,足足用了近五十年。

据资料记载,缝纫机最早进入中国大约是在19世纪中后期。1900年上海出现了最早的缝纫机修理店,此后陆续有其他缝衣机器号开设。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建国前夕,我国缝纫机工业在逆境中起步、萌芽和发展,但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中国市场一直被国外缝纫机品牌垄断,行业此时刚刚萌芽。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持续深入,我国缝纫机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首个高潮,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改造和改组工作,至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用缝纫机生产、技术、销售和管理体系。

1982年,我国缝纫机年产量达到1286万台,成为世界家用机生产第一大国,此时,产业已经进入了成长期,向缝制机械大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使行业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行业产品品种单一老化,产品技术和工艺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裹足不前。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缝制机械产业三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从一个传统轻工消费品行业,发展为集机、光、电技术于一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从以家用机为主发展为拥有多个门类、上千品种、满足各种工艺需求的工缝产品体系;产品市场从国内到遍布世界,行业形成了全世界最齐全、最完整的缝制机械零部件配套体系和先进的产品科研体系;拥有世界第一大缝制机械专业展会——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行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和制造中心,也为行业由大变强奠定了基础。

2010年以后,作为世界缝制机械产业中心,中国抓住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调整重大机遇,有效整合资源,建立了多个横跨上下游产业链的缝制智能化产业联盟,构建起引领全球的智慧缝制产品技术和标准体系,创新研发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智能化缝制机械产品,探索并尝试了多种“缝制+互联网”运营和服务模式,并初步构建起了基于物联网系统的缝制云平台工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产业更是以智慧缝制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积极实施缝机强国战略,在技术、产品、工艺装备、人才、市场、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开展全方位的建设和提升——

缝制设备智能工厂建设加快。以杰克、上工申贝等为代表的众多骨干企业引进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工流水线,加快建设缝制设备智能工厂。如,上工申贝黄岩智能制造基地、杰克高端缝制设备制造基地先后正式投产,基本实现缝制机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大豪、标准、德鹰、博盟、川田、振盛、宝宇、顺发、琦星等骨干企业新厂房及自动化产线均陆续落成并投入使用。

下游智能缝制方案持续落地。围绕助力下游智能缝制工厂建设,行业骨干企业加快智能物联成套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拓展行业服务新价值。如,上工申贝、杰克投资建设了服装智能制造微工厂,为全面呈现下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了场景示范;杰克与乐驼、广东省纺等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提供全系列生产设备以及硬软件为一体的解决方案;衣拿、瑞晟等发挥吊挂及软件技术优势,打造从原料出入库、缝制加工、输送仓储等全生产过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并逐步在家纺、服装等领域推广应用。

质量提升不断深入。骨干企业质量提升工作已基本形成常态化机制,持续通过技术改造、制定标准、加强检测、质量攻关等方式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如,多家整零骨干企业均逆势投资引进先进智能加工产线及高精装备,积极开展质量月等专项活动和质量技术专题培训,包缝机、罗拉车、模板机等多个产品通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评审并获得品质标认证。从骨干整机企业2020年质量工作总结反馈信息来看,零部件合格率、整机出厂合格率等指标相比上年继续提升5%以上。

管控成本提质增效。特别是疫情之后,企业加大降本增效,更加注重效益效率的提升。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行业营业成本下降3.66%,“三费”下降2.31%,亏损额下降39.48%,利润总额增长9.70%,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13.66%。

守土有责 守土担责 守土尽责



7万、100%、300万……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凝结的是缝机人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而这种责任已融进了缝机人的脉管中、血液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缝机人秉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与担当,交出了一份值得我们终身铭记的答卷。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全行业上百家企业参与防疫设备研制、生产、销售,共提供7万台套防疫设备、上万次专业服务,展现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责任担当,涌现了大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苏州琼派瑞特公司从大年初三决定上马口罩机,短短1个多月就实现首批口罩机定产发货。据初步估算,在口罩最为短缺的时期,这批设备直接提升了全国口罩10%的产能。期间面对数次加价百万元提货的诱惑,刘航东总经理更是坚守住了缝机人的诚信和契约精神;东莞迈邦自大年初四组织复产,不到60名员工用短短50天时间,提前完成总计800台热风贴条机的生产,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派的重任;上工富怡、中缝重工等企业,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全体员工吃住在工厂,成为疫情期间缝机人无私奉献的精彩写照。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更是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直接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的专项协调保障和服务工作。2020年春节期间,3502厂接到国资委下派的防护服产能扩充任务,面临相关设备严重短缺的困难。协会迅速响应,积极调配寻找资源,为任务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关键助力。

正是由于抗疫期间的突出表现,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陈戟秘书长被评为国资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属于行业、更属于每一位缝机人。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还出台了《行业复工复产防疫指南》,指导行业企业克服困难,推进复工复产。2020年2月中旬,杰克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派大巴远赴云贵接回500余名员工;到3月初,行业复工复产率达90%;到4月中,复工复产率达100%。尽管受困于缺少订单、达产不足,但行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六保”“六稳”工作要求,尽全力保障员工利益,为下一步发展保留住宝贵的人才资源。此外,行业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协会率先提出免征2020年会费约90万元,40余家企业捐款累计300万元,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政府及企业捐献了口罩、设备等防疫物资。

抗疫复工露本色,共克时艰出低谷,攻坚克难展韧劲。这一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异常艰辛。数据显示,受行业体量较小、下游产业遭遇寒冬的共同影响,缝制机械当年前9个月利润总额下降达2.4%。但从三季度开始,国内宏观经济好转,装备工业利润率增长9.6%,消费品增长4.8%,带动整个工业数据向好,复苏势头明显。以此为带动,当季缝制机械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10月份利润转正,总计增长0.7%。与此同时,企业对明年形势研判转向乐观,整机企业订单量增加,零部件企业开始加班加点。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全球形势有所恢复,行业迎来更加强劲的反弹和发展。

面对疫情,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也没有停止苦练内功、强身健体的脚步——行业动能储备日渐强劲,研发投入不降反增,技改投入持续加大,专利申请增长达43%;结构调整显著,主导产品实现进一步技术升级,“去库存”进程加快,工业缝纫机库存下降近四分之一,转产防疫装备更是丰富了现有产品架构;服务创新层出不穷,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线上营销、租赁、以旧换新、新品体验、技术培训、上门检修等营销新模式、新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行业危中觅机、深挖内生动力,向着创新驱动加快转换。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将努力夯实强国根基,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为全面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迈进制造强国第一阵营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智慧缝制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缝机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靠什么把产业内的缝机人凝聚在一起,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到一起,为推进产业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奋斗?靠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认为,要紧跟党和国家部署,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包括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内外市场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在她看来,未来市场所需求的,将不再是依靠人口红利、资源环境提供的低附加值产品,而是要在更高产业基础上,服务国内和全球市场。

正如何烨所言。践行“五新”、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基本的遵循方向:

——开启创新驱动新征程。实现产业规模新提升,确保产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建立集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在内的现代缝制机械产业体系;实现技术创新新突破,突破模块化设计及机构优化、多步进独立驱动集成控制、核心缝制工艺算法和生产线平衡、新材料开发及制造专用工艺、工业云平台、缝制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实现模式创新新成就,通过个性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在线支持服务等模式和业态创新,实现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施缝制设备智能互联及网络化示范项目,发展全套缝制设备物联解决方案。“掌握核心科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十四五”核心重要任务。

——建立质效并举新理念。质量赶超国际,补质量、工艺短板,实现制造及工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国际品牌,聚焦技术、品质、服务等创新,全面提升品牌美誉度,力争打造5—10个综合性国际知名品牌,缝前、缝后、刺绣、零部件等领域打造3—5个国际知名品牌;效益效率提升,推动产品转型、制造升级、管理变革、服务创新,持续提升效益效率,实现规上企业营业利润率均值从“十三五”的6%增长到“十四五”的8%的指标,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达60万/年,前10强企业达到85万/年。

——构建结构优化新体系。优化组织结构,打造2—3家国际一流龙头企业,3—5家保持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30家技术密集型中小型特色整机企业,80家以上拥有较强制造能力的零部件单项冠军及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行业前20强整机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企业的比重由56%提升至70%;产品服务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中高档产品供给比例由30%提升至50%;智能化产品由目前不足5%提升至30%。

——打造数字制造新模式。引进数字装备,高精加工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等占全部加工装备比重由目前的30%提升至60%;深化两化融合,实现ERP、ME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骨干整零企业普及率超过50%;推进数字制造,打造3—5条数字化零件加工生产示范产线,重点零部件(机壳、旋梭等)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线产能占比30%以上;建设智慧工厂,实现服装等缝制全流程产品数字化加工制造,建成不少于10类以上覆盖下游应用领域、可真正实现设备及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缝制加工生产线/车间。下游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制造趋势不可抵挡,行业如何与下游行业发展分阶段相匹配,与下游用户更加贴近需求,打造实用的智慧工厂,要靠企业去破局。

——形成内外循环新市场。一方面要深耕国内市场,以需求创新和个性服务、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加快巩固中低端市场、扩大中高端份额,关注抗疫设备、医疗纺织用品、建筑、土工、休闲等领域,实现多元布局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以成套解决方案、智慧工厂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新服务、新模式,创造新价值,激发新需求;加快海外拓展,实现多元布局,围绕产业链重构和产业转移,深入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重点及新兴市场,设立海外营销、服务及仓储中心,实施本土化运营,提升服务和市场响应能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利用全球资源,探索和推进境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体系建设,打造国际化企业和品牌。

2021年已然过半,外部形势持续改善,下游服装大中型企业陆续复苏,投资发展信心明显增强,受损的东南亚市场需求恢复性反弹,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又将逐步迎来新一轮复苏和增长机遇。

战虽有陈,勇为本焉;士虽有学,行为本也。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潮中,产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年作为“两个百年”的交汇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将不忘产业报国初心,牢记强国富民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