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强国,创缝机“十三五”伟业;赓续初心,启百年发展新征程——何烨理事长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11月29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十一届一次理事会在浙江台州召开。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何烨作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她全面梳理总结了协会十届理事会工作和行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何烨指出,五年来,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科研基础及制造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现全球领先;“三品”战略有效实施,产品实现质的提升;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化转型亮点频频。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协会在高质量、高标准创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于2016年10月,迄今已圆满完成本届任期。五年来,协会在国资委、中国轻工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效推动了行业及协会高质量发展。现我代表十届理事会向大家做工作报告。
缝制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成就
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工业缝制设备年均产量约750万台,约占世界产量85%。
——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前2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占比由34%提升到56%;核心企业队伍加速成型,累计建成单项冠军企业6家,各类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近30家,以及各类拥有较强加工及配套服务能力的零部件骨干企业近百家。
——经济效益稳中向好。规上企业年平均利润率由5.1%上升至6.3%。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自动化缝制设备占比从约60%上升到90%,智能缝制设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年产量突破100万台,其中智能平缝机占平缝类产品总量比重已达25%。基于缝制MES数字化缝制车间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缝制设备智能远程运维云服务平台、共享工厂等也完成多个试点示范,逐步导入产业应用。
——从业人员结构持续改善。据初步统计,行业具备中高级技能以上员工占总从业人员16%,科技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5%,其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数约占37%;累计3人入选国家科技部创业创新人才计划。
科研基础及制造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现全球领先
——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30家,其中“十三五”期间行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轻工行业技术中心7家;同时行业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建了多个研制分支机构。
——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十三五”期间,行业规上企业科研总投入约13亿元,R&D比例由“十二五”的约3.79%提升至约4.74%;多个项目入选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计划,由标准公司主持开发的缝纫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被列入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定向项目,杰克“智能一代”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上工申贝服装定制云平台开发等项目入选相应省市重点研发项目。
——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缝制机械行业各类专利申请总量25835件,同比增长61%,其中发明专利7777件,同比增长82%。累计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17项,累计39个项目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核心技术有效突破。“十三五” 期间,缝制机械理论基础及相关数字化、模块化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升,行业整体具备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并初步构建起自主核心、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一是智能模板工艺及缝制技术体系;二是首创了控制及驱动一体集成式智能缝制设备研制技术体系;三是高速超多头多功能智能刺绣设备技术及刺绣工业云平台技术体系;四是融合了新型信息化软件及数字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服装IE技术等多类交叉学科的缝制数字工厂技术体系。
——制造能力及水平全球领先。全行业机器人、先进数控加工机床、多轴加工中心等占比超过30%;以杰克为代表的机壳柔性化加工智能工厂、以德鹰为代表的旋梭智能化车间等重点零部件自动化、柔性化加工线和自动涂装生产线等在行业不断普及,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制造能力及水平的同时,还使行业具备了较强小批量混流生产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此外,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全行业普遍进行了机加工、电镀、涂装工艺及设备优化和改造。
“三品”战略有效实施,产品实现质的提升
2016年,缝制机械作为首批4个试点行业之一成功入选国务院“三品”战略,5年来,行业在以下方面成就显著:
——新型工业设计理念及技术快速普及。在国家“三品”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整体VI及产品工业设计得到长足发展,持续涌现出舒普、布鲁斯、TPET、IMB等一批具备明显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影响力的新知名品牌,以及标准GC69系列,杰克A系列、美机Q系列、汇宝G系列等一系列外观时尚、功能特征明显的产品。
——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间累计制修订各类国家及行业标准82余项,地方团体标准42项,其中完成制修订并正式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3项,协会团体标准6项,地方团体标准34项。
——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电脑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绷缝机等行业常规机种及零部件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部分产品在转速、噪声等单项指标上已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围绕电子套结机等多轴特种缝纫机新一轮行业质量提升工程、高速平缝机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以及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等系统化系列化品质提升活动持续深入展开,累计34项产品完成“品字标”认证,缝机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提升。由上工申贝、杰克等龙头企业主导的国内外兼并重组活动持续推进,行业加速实现资源、品牌、渠道等的强强联合,面向欧洲、东南亚等海外优质资源及市场布局进一步加速,超过30家企业设立海外实体分支机构;此外,覆盖海外200余个国家的市场和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骨干企业均已建立相对健全的海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一线品牌服装企业对国产品牌缝制设备接受程度明显提高,杰克、威腾系列智能平缝缝纫机、富山、杰克智能包缝缝纫机、舒普、IMB系列特种设备及缝制单元、信胜、越隆等高速多功能刺绣设备、TP、富怡等自动纺织品设备、拓卡奔马品牌裁床等大量国产缝制机械产品通过持续的产品性能、功能提升和完善,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在国际同类产品竞争中已逐渐取得优势。
——领军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明显。以杰克、上工申贝、大豪、舒普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劳动生产率、研发成果、管理水平、品牌效益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其中杰克销售收入已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强企业中国占据六席。相比“十二五”,行业头部企业综合竞争力均显著提升,普遍实现了对欧、日同类企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化转型亮点频频
——数字化工艺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在高质量供给需求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双重促进下,全行业加速数字化升级,“十三五”技改总投资数达到30亿元,杰克、上工申贝、德鹰、标准、大豪、美机、琦星、宝宇、顺发、振盛等大批骨干企业均在“十三五”期间开展或完成了工厂或生产线数字化技术改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则通引进数控加工设备等方式,优化升级了生产基础设备和工艺技术,全行业的整体制造服务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
——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主流。自2016年大豪公司的“缝制设备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首批63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起,截止目前,全行业累计近20家企业建成了面向牛仔服、衬衫、毛巾、制帽、手套细分领域的数字工厂或云平台,具备数字采集及控制功能的自动化缝制设备占比接近70%。2020年,由阿里巴巴、富山、衣拿、拓卡奔马、智谷、川田等共同开发的全球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工厂”成功投产,系统的展示了行业在数字化赋能及协同方面的水平和实力。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巨大,但相比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及国内外领先企业,行业仍然存在资源分散,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潜力挖掘不够,缺乏长效的产业链沟通机制;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工艺及装备升级相对滞后,检测及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尚待优化完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跨行业技术融合阻力较大等瓶颈,同时技术重复开发、研发资源浪费、成果推广难度大等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有待突破。
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开展情况
突出党建引领,完善组织建设
五年来,协会在国资委协会党建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团队理论及业务学习,持续提升协会秘书处员工政治辨别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自觉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协会及行业建设全过程。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明确规范了协会支部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和流程,成功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并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
二是以协会脱钩为契机,持续推进协会内部制度建设和团队服务能力提升,梳理并修订完善协会秘书处各项现行工作制度,导入OA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秘书处信息化改造;引入绩效机制,强化岗位职责和服务创新,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秘书处员工队伍流动及整体提升。
三是与时俱进优化会员及组织结构,五年来,协会会员由“十二五”末的375家增至466家,理事单位由140家增至150家,其中累计新发展会员154家,清理清退会员63家,调整理事单位8家,增设理事单位18家;成功筹建协会青年企业家分会,协会分支机构由6家增至7家。
开展行业研究,强化发展指引
一是拓展数据渠道。一是持续发挥协会常规统计职能,按月、季度定期完成骨干企业的实时经营数据的采集及国家统计局、海关等官方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二是加强专题热点信息调研和采集,五年来,协会以走访、发函和电话调研的方式累计调研企业上千家次,多角度采集了大量行业一线数据和实时信息,有效弥补了官方统计体系的不足;三是开展与专业机构合作以并增设海外市场信息采集专岗,成功建立起与国际纺联、皮革协会、服装协会等信息交流渠道,有效拓展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信息源。
二是开展分析咨询。五年来,协会结合国家及协会采集相关数据,有效开展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咨询服务,累计发布各类分析近百篇,50余万字,由协会组织编制的年度发展报告,以白皮书综合本的形式全面回顾和梳理了历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发展指引。五年来,协会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结合国家宏观战略及行业具体情况,组织专家先后完成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四五”技术发展路线图》等多类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
服务国家战略,反映行业诉求
一是参与产业规划综合研究。五年来,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上级主管部门渠道,相继参与了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轻工业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轻工装备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研究等,结合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多项建议。
二是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政策建议。历年来,围绕国家技改投资重点方向、科技部重大短板装备重点支持方向、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计划、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等积极建议,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缝制机械作为首批4个试点行业之一成功入选国务院《开展2016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缝制机械智能缝制及基于物联网的云平台技术”被列入国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高效节能缝制机械”入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目录等,行业在产品技术发展方面得到了国家政策有力支持。
三是承担国家专项政策咨询服务。五年来,受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主管部门委托,协会相继开展了企业减税降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多项专题调研,采集整理企业需求数十项,并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聚焦智能缝制,推进科技创新
——聚焦前沿技术,组织对标研学。一是组织企业赴国外先进企业研学,其中赴德国考察4次,观摩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次,相继调研了德国奔驰、宝马、通快、FESTO、菲尼克斯、杜克普、迈卡、威比玛等大量德国及欧洲先进制造企业;二是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观摩学习安川电机上海展示中心机器人技术、组织发那科、亚德客等公司专职人员专题培训数控技术等形式,有效开展了与境内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
——聚焦产业应用,组织技术交流。围绕缝制机械产品智能化创新升级主题,协会联合皮革、家具、家纺等多个兄弟协会,多次组织跨行业技术交流活动,五年间,累计走访溢达、波司登、爱慕、爱思堡、雅戈尔、孚日、罗莱、梦神、康奈等数十家下游企业,有效的对下游重点企业装备自动化情况及潜在需求进行调研和对接。
——聚焦技改强基,组织示范推介。依托CISMA展会、行业大会、主干企业峰会、零部件分会、电控专委会等行业专业会议交流平台,协会多次组织相应论坛、研讨等技术推介活动,以杰克、德鹰等企业无人车间、先进生产线为重点,多次组织现场观摩活动,推进行业信息化技术改造升级。
——聚焦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激励。一是以聚焦行业短板技术及基础理论,出台软课题专项研究计划,以协会专项资金资助形式,整合社会及行业优势资源开展研发攻关;二是以资金及实物奖励的形式,多次组织评选CISMA展会优秀主题展品、行业优秀专利奖、优秀技术征文等活动,激发了从业企业及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五年来累计奖励资助金额超过600万元;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国家及轻工行业各类项目及奖项,持续优化了行业科研创新氛围,累计成功推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5家,成功推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39项,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1项,中国专利奖17项,推荐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中心7家。
——聚焦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创新。五年来,协会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持续完善行业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定期整理并发布行业各类专利数据信息,有效开展行业技术创新引导;进一步完善行业知识产权协调机制,有效开展多次企业间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此外协会还加强行业专利、商标等申报情况的动态信息采集和研究,参与了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研究。
整合媒体资源,优化信息服务
一是升级媒体传播渠道。围绕行业信息需求,与时俱进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微信等新型媒体传播新技术及成果,以协会和CISMA展会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加快媒体资源整合,成功打造融合协会杂志、官网及微博平台资源的行业融媒体平台。
二是加大信息采集供给。以3-5次/周,年均原创文章70余篇,采写微信信息稿700余条的频次,持续多角度开展产业链信息采集报道;突出热点主题宣传策划,通过强化行业先进典型、热点领域(区域)实时研究分析及前瞻性原创主流观点等宣传报道,有效丰富宣传内容,提升了行业资讯的动态即时性和用户体验。
三是创新宣传服务手段。五年来,秘书处积极开展信息宣传服务创新探索,如面向海外用户,增设英文内容信息资讯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成套定制化企业宣传服务方案,依托CISMA平台,组织媒体记者团进行新产品定制化宣传等一系列创新服务手段,显著提升了协会媒体影响力和自身服务能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行业舆论宣传氛围。
创新培养方式,推动人才建设
五年来,协会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多层次的行业人才培训及梯队建设。
一是优化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委托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策划并实施2期行业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及1期营销高级人才系列培训,遴选并培训行业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70余名。
二是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整合行业相关科技资源,以学研结合等形式,自主策划并实施2期行业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学员70余名。
三是创新行业技能竞赛组织方式,放宽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合作范围,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推进以赛促练、以赛代练,成功组织3届全国性行业竞赛,并依托赛事在各产业聚集区开展了系列专项培训活动,较好的促进了技能从业员工的知识更新。
四是探索行业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吸纳、整合行业各领域和区域青年企业家资源,成功创建行业青年企业家分会;面向行业青年企业家及骨干企业青年高管群体,组织举办首届行业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发挥协会青企分会平台职能,组织开展拓展活动及成长与传承主题论坛等系列专项活动,推进了行业青年企业家群体的交流和成长。
优化工作抓手,提升质量品牌
“十三五”期间,协会重视并持续推进行业产品品质及品牌建设,以国家三品战略及轻工消费升级行动指导,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深入推进行业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并完成行业电子套结机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总结并推介工程经验,成功申报入选国家市场总局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重点领域,顺利启动高速平缝机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积极支持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等专项计划,累计参与近20项浙江制造专项产品标品质提升活动。
二是以行业评价为抓手,推进品牌建设。组织完成行业首批零部件单项产品冠军(优势)企业评价工作,认定行业零部件单项产品冠军企业19家,优势企业40家;完成各年度轻工缝制机械行业十强企业、轻工百强企业、轻工装备三十强企业等的推荐及评定;完成历届全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以及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冠军产品推荐,五年来,行业新增单项冠军企业6家。
三是以标准制修订为抓手,强化行业保障。持续调整优化工作体系,完成全缝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改建,以及全缝标委会、缝制机械电气分标委会换届,面向社会征集并邀请一批新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国家及轻工行业标准编制,累计完成2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颁布;完善行业团体标准建设,完成《缝制机械行业售后服务》等6项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其中4项被工信部列入年度试点示范项目;强化标准宣贯实施,以研讨和培训讲座形式对国家标准《缝纫机术语 第2部分:刺绣机术语》、协会团体标准《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以及新版标准制修订办法等进行了集中宣贯,组织完成了《中国缝制机械标准手册(工业缝制机械集 2018版)》编制。
升级CISMA展会平台,促进内外循环
一是进一步梳理展会流程,对CISMA展所涉流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使CISMA展会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从线下到线上转变,展会组织更加科学、透明、公正。
二是充分调研行业需求,与时俱进调整展会主题及办展方案,完成对展会从展览内容、形式到整体形象的全新设计及对展会各项保障措施优化,如考虑到疫情影响,为进一步减轻参展企业负担,展会在以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推出一系列参展优惠措施,额外总让利额度超过800万元。
三是持续丰富展会内容,面向全球缝机产业链发展需求,定位高端,持续聚焦于平台的展示、交流、贸易合作、信息技术传播和产业联动功能,组织策划各类专业配套活动,以及形式各异的企业新品发布会、现场演示会、客户对接会,如CISMA2017以观众微信投票方式组织的展会智能示范产品评选、 CISMA2019广邀全球合作伙伴及专家学者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首届国际缝制机械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等。
组织行业联动,加强产业协同
一是加强与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的调研与互动,五年来由协会负责人多次带队赴土耳其、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地一些缝机经销企业及大型服装企业开展市场考察,参与主办了2019孟加拉国际缝制设备展览、组团参加了Texprocess展会、ITMA展会、土耳其服装机械展、台湾纺织机械展等海外展会,参加轻工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并组织企业赴白俄罗斯工业园考察活动等。
二是深挖内部需求,增进产业交流,与中国服装协会、家纺协会、皮革协会、家具协会、羽绒协会及宁波服装节组委会等下游专业组织合作,组织行业骨干企业,以组团参与产业链相关专业展会、走访下游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举办主题论坛及研讨会等形式,切实推进行业骨干企业与下游用户在缝制工艺及设备需求的对接。
三是整合产业链资源,推进产业协同,开展行业技术及成果应用的机制探索,成功联合21家上下游企业和专业机构发起成立智慧缝制工厂技术服务联盟并创设智慧缝制工厂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面向服装、家纺、皮革、户外用品等20多家下游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测评和综合分析研究;持续深化行业内部整零协作,组织行业科技专业人员多次赴亚德客、勇耀等零部件公司进行现场走访和交流,围绕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等前沿技术及生产模式进行研讨等。
发挥组织职能,担当社会责任
五年来,通过捐款、捐赠缝制设备等形式,协会先后参与了内蒙古沙地治理、新疆、甘肃、河北扶贫等多个社会公益项目;通过举办缝艺大赛、线上线下缝机讲堂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厂矿企业,积极向社会传播缝纫文化和技能,五年累计承接各类社会定制活动近50场,直接覆盖3000余人次。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协会团结广大缝制机械企业,排除万难,有效的保障了防护服贴条机、口罩机等防疫设备供给;多措并举,有序推进行业复工复产;同时还通过组织企业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免征全体会员年会费近百万元等形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一致肯定,协会及协会相关负责人分别荣获国资委党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发展展望与建议
五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协会在推动高质量、高标准创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技术及经贸壁垒及同行间非理性竞争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行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全球化视野角度看,协会自身在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也存在多种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提升。在此,也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在以下方面进行持续有效的建设突破:
科学规划、集约化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新理念;要加强政府、协会及骨干企业联动,强化行业整体研究规划,优化缝机产业聚集区分工布局。
——要围绕行业强国战略整体部署,锚定至2025年我国在国际缝制机械行业第一阵营地位进一步稳固,实现由缝制机械制造强国向创造强国转变的整体发展目标,细化行业、协会和各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统筹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质量、品牌、服务提升以及数字化整体转型。
——要积极整合并合理利用社会及行业资源,通过品牌授权、专利及产能共享等形式,积极推进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提升行业整体效益,推动行业绿色集约化发展。
守正创新、自主发展
一是切实发挥“十四五”行业技术路线图导向作用,持续加强缝制工艺和缝制基础原理等行业共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高品质缝纫机零部件智能化、柔性化加工工艺及装备技术改造,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一批对行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较强影响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
二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类融合了智能控制与传感技术的智能缝制设备、缝制单元及其数控系统创新研发、以及各类智能缝制工厂/车间探索建设,加快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
三是持续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和专业对接,合理利用并有效导入社会优质科技资源;持续完善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协作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全新产业链协作体系;切实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健全行业科研资金、资源等的长效投入和激励机制,打造行业竞争长效优势。
和而不同、差异化发展
——要持续推进企业结构优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各类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各类拥有特色加工及服务能力的配套服务企业。
——要结合市场多样性需求及企业发展特色,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强化产品品牌、服务对象、技术及性能、功能定位。
——要注重市场的细分、用户需求挖掘及分析、快速响应以及精准匹配,一方面要持续加强高附加值领域及客户群体的开拓,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下游中小微企业及欠发达国家及地区产品需求和服务供给。
数字赋能,融合发展。
一是要不断完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既要持续夯实行业研发、制造及经营服务等数字化基础水平,加强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大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数字要素应用水平。
二是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升级示范企业及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加快构建基于缝制机械行业的跨领域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及垂直细分领域平台,带动并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是要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和缝制机械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我国缝制机械数量、数据和应用场景基数庞大、需求多样性多元化的优势,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加快缝机智能生产、网络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探索。
正理平治、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引领,强化行业信息宣传与舆论导向,提升行业大局意识。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为核心的行业自治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完善协会组织机构及相关章程制度,以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优化秘书处团队,提升协会专业服务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缝机企业家担当精神及责任感,以骨干企业及企业家为主体,持续健全并创新行业大会、高峰论坛、技能竞赛、专业分支机构年会及各专项研讨会等行业公共活动平台组织机制,提升协会凝聚力、影响力。
从1984年成立至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已历经十届理事会。忆往昔,卅七载峥嵘岁月!37年来协会始终坚守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初心,牢记建设缝机强国使命,认真履职、积极担当,成功引领行业迈入了缝机强国行业。
展未来,新百年崭新征程!当前,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强国蓝图已然绘就,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即将成立,我们坚信,新成立的十一届理事会,能再接再厉,把协会建设成为更加专业的政府参谋者,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高质量服务者及有广泛国际影响力产业链推进者,谱就协会发展新篇章。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引领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何烨指出,五年来,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科研基础及制造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现全球领先;“三品”战略有效实施,产品实现质的提升;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化转型亮点频频。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协会在高质量、高标准创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于2016年10月,迄今已圆满完成本届任期。五年来,协会在国资委、中国轻工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效推动了行业及协会高质量发展。现我代表十届理事会向大家做工作报告。
缝制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成就
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工业缝制设备年均产量约750万台,约占世界产量85%。
——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前2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占比由34%提升到56%;核心企业队伍加速成型,累计建成单项冠军企业6家,各类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近30家,以及各类拥有较强加工及配套服务能力的零部件骨干企业近百家。
——经济效益稳中向好。规上企业年平均利润率由5.1%上升至6.3%。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自动化缝制设备占比从约60%上升到90%,智能缝制设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年产量突破100万台,其中智能平缝机占平缝类产品总量比重已达25%。基于缝制MES数字化缝制车间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缝制设备智能远程运维云服务平台、共享工厂等也完成多个试点示范,逐步导入产业应用。
——从业人员结构持续改善。据初步统计,行业具备中高级技能以上员工占总从业人员16%,科技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5%,其中中高级职称以上人数约占37%;累计3人入选国家科技部创业创新人才计划。
科研基础及制造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现全球领先
——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30家,其中“十三五”期间行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轻工行业技术中心7家;同时行业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建了多个研制分支机构。
——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十三五”期间,行业规上企业科研总投入约13亿元,R&D比例由“十二五”的约3.79%提升至约4.74%;多个项目入选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计划,由标准公司主持开发的缝纫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被列入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定向项目,杰克“智能一代”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上工申贝服装定制云平台开发等项目入选相应省市重点研发项目。
——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缝制机械行业各类专利申请总量25835件,同比增长61%,其中发明专利7777件,同比增长82%。累计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17项,累计39个项目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核心技术有效突破。“十三五” 期间,缝制机械理论基础及相关数字化、模块化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升,行业整体具备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并初步构建起自主核心、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一是智能模板工艺及缝制技术体系;二是首创了控制及驱动一体集成式智能缝制设备研制技术体系;三是高速超多头多功能智能刺绣设备技术及刺绣工业云平台技术体系;四是融合了新型信息化软件及数字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服装IE技术等多类交叉学科的缝制数字工厂技术体系。
——制造能力及水平全球领先。全行业机器人、先进数控加工机床、多轴加工中心等占比超过30%;以杰克为代表的机壳柔性化加工智能工厂、以德鹰为代表的旋梭智能化车间等重点零部件自动化、柔性化加工线和自动涂装生产线等在行业不断普及,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制造能力及水平的同时,还使行业具备了较强小批量混流生产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此外,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全行业普遍进行了机加工、电镀、涂装工艺及设备优化和改造。
“三品”战略有效实施,产品实现质的提升
2016年,缝制机械作为首批4个试点行业之一成功入选国务院“三品”战略,5年来,行业在以下方面成就显著:
——新型工业设计理念及技术快速普及。在国家“三品”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整体VI及产品工业设计得到长足发展,持续涌现出舒普、布鲁斯、TPET、IMB等一批具备明显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影响力的新知名品牌,以及标准GC69系列,杰克A系列、美机Q系列、汇宝G系列等一系列外观时尚、功能特征明显的产品。
——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间累计制修订各类国家及行业标准82余项,地方团体标准42项,其中完成制修订并正式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3项,协会团体标准6项,地方团体标准34项。
——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电脑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绷缝机等行业常规机种及零部件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部分产品在转速、噪声等单项指标上已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围绕电子套结机等多轴特种缝纫机新一轮行业质量提升工程、高速平缝机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以及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等系统化系列化品质提升活动持续深入展开,累计34项产品完成“品字标”认证,缝机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全球化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提升。由上工申贝、杰克等龙头企业主导的国内外兼并重组活动持续推进,行业加速实现资源、品牌、渠道等的强强联合,面向欧洲、东南亚等海外优质资源及市场布局进一步加速,超过30家企业设立海外实体分支机构;此外,覆盖海外200余个国家的市场和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骨干企业均已建立相对健全的海外营销及服务网络。
——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一线品牌服装企业对国产品牌缝制设备接受程度明显提高,杰克、威腾系列智能平缝缝纫机、富山、杰克智能包缝缝纫机、舒普、IMB系列特种设备及缝制单元、信胜、越隆等高速多功能刺绣设备、TP、富怡等自动纺织品设备、拓卡奔马品牌裁床等大量国产缝制机械产品通过持续的产品性能、功能提升和完善,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在国际同类产品竞争中已逐渐取得优势。
——领军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明显。以杰克、上工申贝、大豪、舒普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劳动生产率、研发成果、管理水平、品牌效益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其中杰克销售收入已稳居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强企业中国占据六席。相比“十二五”,行业头部企业综合竞争力均显著提升,普遍实现了对欧、日同类企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化转型亮点频频
——数字化工艺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在高质量供给需求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双重促进下,全行业加速数字化升级,“十三五”技改总投资数达到30亿元,杰克、上工申贝、德鹰、标准、大豪、美机、琦星、宝宇、顺发、振盛等大批骨干企业均在“十三五”期间开展或完成了工厂或生产线数字化技术改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则通引进数控加工设备等方式,优化升级了生产基础设备和工艺技术,全行业的整体制造服务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
——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主流。自2016年大豪公司的“缝制设备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首批63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起,截止目前,全行业累计近20家企业建成了面向牛仔服、衬衫、毛巾、制帽、手套细分领域的数字工厂或云平台,具备数字采集及控制功能的自动化缝制设备占比接近70%。2020年,由阿里巴巴、富山、衣拿、拓卡奔马、智谷、川田等共同开发的全球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工厂”成功投产,系统的展示了行业在数字化赋能及协同方面的水平和实力。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巨大,但相比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及国内外领先企业,行业仍然存在资源分散,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潜力挖掘不够,缺乏长效的产业链沟通机制;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工艺及装备升级相对滞后,检测及质量保障技术体系尚待优化完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跨行业技术融合阻力较大等瓶颈,同时技术重复开发、研发资源浪费、成果推广难度大等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有待突破。
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开展情况
突出党建引领,完善组织建设
五年来,协会在国资委协会党建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的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团队理论及业务学习,持续提升协会秘书处员工政治辨别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自觉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协会及行业建设全过程。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明确规范了协会支部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和流程,成功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并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
二是以协会脱钩为契机,持续推进协会内部制度建设和团队服务能力提升,梳理并修订完善协会秘书处各项现行工作制度,导入OA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秘书处信息化改造;引入绩效机制,强化岗位职责和服务创新,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秘书处员工队伍流动及整体提升。
三是与时俱进优化会员及组织结构,五年来,协会会员由“十二五”末的375家增至466家,理事单位由140家增至150家,其中累计新发展会员154家,清理清退会员63家,调整理事单位8家,增设理事单位18家;成功筹建协会青年企业家分会,协会分支机构由6家增至7家。
开展行业研究,强化发展指引
一是拓展数据渠道。一是持续发挥协会常规统计职能,按月、季度定期完成骨干企业的实时经营数据的采集及国家统计局、海关等官方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二是加强专题热点信息调研和采集,五年来,协会以走访、发函和电话调研的方式累计调研企业上千家次,多角度采集了大量行业一线数据和实时信息,有效弥补了官方统计体系的不足;三是开展与专业机构合作以并增设海外市场信息采集专岗,成功建立起与国际纺联、皮革协会、服装协会等信息交流渠道,有效拓展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信息源。
二是开展分析咨询。五年来,协会结合国家及协会采集相关数据,有效开展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咨询服务,累计发布各类分析近百篇,50余万字,由协会组织编制的年度发展报告,以白皮书综合本的形式全面回顾和梳理了历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发展指引。五年来,协会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结合国家宏观战略及行业具体情况,组织专家先后完成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四五”技术发展路线图》等多类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
服务国家战略,反映行业诉求
一是参与产业规划综合研究。五年来,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上级主管部门渠道,相继参与了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轻工业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轻工装备技术进步“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研究等,结合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多项建议。
二是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政策建议。历年来,围绕国家技改投资重点方向、科技部重大短板装备重点支持方向、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计划、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等积极建议,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缝制机械作为首批4个试点行业之一成功入选国务院《开展2016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方案》,“缝制机械智能缝制及基于物联网的云平台技术”被列入国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高效节能缝制机械”入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目录等,行业在产品技术发展方面得到了国家政策有力支持。
三是承担国家专项政策咨询服务。五年来,受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主管部门委托,协会相继开展了企业减税降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多项专题调研,采集整理企业需求数十项,并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聚焦智能缝制,推进科技创新
——聚焦前沿技术,组织对标研学。一是组织企业赴国外先进企业研学,其中赴德国考察4次,观摩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次,相继调研了德国奔驰、宝马、通快、FESTO、菲尼克斯、杜克普、迈卡、威比玛等大量德国及欧洲先进制造企业;二是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观摩学习安川电机上海展示中心机器人技术、组织发那科、亚德客等公司专职人员专题培训数控技术等形式,有效开展了与境内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
——聚焦产业应用,组织技术交流。围绕缝制机械产品智能化创新升级主题,协会联合皮革、家具、家纺等多个兄弟协会,多次组织跨行业技术交流活动,五年间,累计走访溢达、波司登、爱慕、爱思堡、雅戈尔、孚日、罗莱、梦神、康奈等数十家下游企业,有效的对下游重点企业装备自动化情况及潜在需求进行调研和对接。
——聚焦技改强基,组织示范推介。依托CISMA展会、行业大会、主干企业峰会、零部件分会、电控专委会等行业专业会议交流平台,协会多次组织相应论坛、研讨等技术推介活动,以杰克、德鹰等企业无人车间、先进生产线为重点,多次组织现场观摩活动,推进行业信息化技术改造升级。
——聚焦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激励。一是以聚焦行业短板技术及基础理论,出台软课题专项研究计划,以协会专项资金资助形式,整合社会及行业优势资源开展研发攻关;二是以资金及实物奖励的形式,多次组织评选CISMA展会优秀主题展品、行业优秀专利奖、优秀技术征文等活动,激发了从业企业及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五年来累计奖励资助金额超过600万元;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国家及轻工行业各类项目及奖项,持续优化了行业科研创新氛围,累计成功推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5家,成功推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39项,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1项,中国专利奖17项,推荐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中心7家。
——聚焦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创新。五年来,协会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持续完善行业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定期整理并发布行业各类专利数据信息,有效开展行业技术创新引导;进一步完善行业知识产权协调机制,有效开展多次企业间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此外协会还加强行业专利、商标等申报情况的动态信息采集和研究,参与了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项目研究。
整合媒体资源,优化信息服务
一是升级媒体传播渠道。围绕行业信息需求,与时俱进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微信等新型媒体传播新技术及成果,以协会和CISMA展会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加快媒体资源整合,成功打造融合协会杂志、官网及微博平台资源的行业融媒体平台。
二是加大信息采集供给。以3-5次/周,年均原创文章70余篇,采写微信信息稿700余条的频次,持续多角度开展产业链信息采集报道;突出热点主题宣传策划,通过强化行业先进典型、热点领域(区域)实时研究分析及前瞻性原创主流观点等宣传报道,有效丰富宣传内容,提升了行业资讯的动态即时性和用户体验。
三是创新宣传服务手段。五年来,秘书处积极开展信息宣传服务创新探索,如面向海外用户,增设英文内容信息资讯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成套定制化企业宣传服务方案,依托CISMA平台,组织媒体记者团进行新产品定制化宣传等一系列创新服务手段,显著提升了协会媒体影响力和自身服务能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行业舆论宣传氛围。
创新培养方式,推动人才建设
五年来,协会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多层次的行业人才培训及梯队建设。
一是优化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委托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策划并实施2期行业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及1期营销高级人才系列培训,遴选并培训行业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70余名。
二是深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整合行业相关科技资源,以学研结合等形式,自主策划并实施2期行业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学员70余名。
三是创新行业技能竞赛组织方式,放宽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合作范围,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推进以赛促练、以赛代练,成功组织3届全国性行业竞赛,并依托赛事在各产业聚集区开展了系列专项培训活动,较好的促进了技能从业员工的知识更新。
四是探索行业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吸纳、整合行业各领域和区域青年企业家资源,成功创建行业青年企业家分会;面向行业青年企业家及骨干企业青年高管群体,组织举办首届行业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发挥协会青企分会平台职能,组织开展拓展活动及成长与传承主题论坛等系列专项活动,推进了行业青年企业家群体的交流和成长。
优化工作抓手,提升质量品牌
“十三五”期间,协会重视并持续推进行业产品品质及品牌建设,以国家三品战略及轻工消费升级行动指导,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深入推进行业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并完成行业电子套结机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总结并推介工程经验,成功申报入选国家市场总局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重点领域,顺利启动高速平缝机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积极支持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等专项计划,累计参与近20项浙江制造专项产品标品质提升活动。
二是以行业评价为抓手,推进品牌建设。组织完成行业首批零部件单项产品冠军(优势)企业评价工作,认定行业零部件单项产品冠军企业19家,优势企业40家;完成各年度轻工缝制机械行业十强企业、轻工百强企业、轻工装备三十强企业等的推荐及评定;完成历届全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以及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冠军产品推荐,五年来,行业新增单项冠军企业6家。
三是以标准制修订为抓手,强化行业保障。持续调整优化工作体系,完成全缝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改建,以及全缝标委会、缝制机械电气分标委会换届,面向社会征集并邀请一批新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国家及轻工行业标准编制,累计完成2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颁布;完善行业团体标准建设,完成《缝制机械行业售后服务》等6项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其中4项被工信部列入年度试点示范项目;强化标准宣贯实施,以研讨和培训讲座形式对国家标准《缝纫机术语 第2部分:刺绣机术语》、协会团体标准《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平缝缝纫机》以及新版标准制修订办法等进行了集中宣贯,组织完成了《中国缝制机械标准手册(工业缝制机械集 2018版)》编制。
升级CISMA展会平台,促进内外循环
一是进一步梳理展会流程,对CISMA展所涉流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使CISMA展会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从线下到线上转变,展会组织更加科学、透明、公正。
二是充分调研行业需求,与时俱进调整展会主题及办展方案,完成对展会从展览内容、形式到整体形象的全新设计及对展会各项保障措施优化,如考虑到疫情影响,为进一步减轻参展企业负担,展会在以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推出一系列参展优惠措施,额外总让利额度超过800万元。
三是持续丰富展会内容,面向全球缝机产业链发展需求,定位高端,持续聚焦于平台的展示、交流、贸易合作、信息技术传播和产业联动功能,组织策划各类专业配套活动,以及形式各异的企业新品发布会、现场演示会、客户对接会,如CISMA2017以观众微信投票方式组织的展会智能示范产品评选、 CISMA2019广邀全球合作伙伴及专家学者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首届国际缝制机械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等。
组织行业联动,加强产业协同
一是加强与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的调研与互动,五年来由协会负责人多次带队赴土耳其、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地一些缝机经销企业及大型服装企业开展市场考察,参与主办了2019孟加拉国际缝制设备展览、组团参加了Texprocess展会、ITMA展会、土耳其服装机械展、台湾纺织机械展等海外展会,参加轻工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并组织企业赴白俄罗斯工业园考察活动等。
二是深挖内部需求,增进产业交流,与中国服装协会、家纺协会、皮革协会、家具协会、羽绒协会及宁波服装节组委会等下游专业组织合作,组织行业骨干企业,以组团参与产业链相关专业展会、走访下游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举办主题论坛及研讨会等形式,切实推进行业骨干企业与下游用户在缝制工艺及设备需求的对接。
三是整合产业链资源,推进产业协同,开展行业技术及成果应用的机制探索,成功联合21家上下游企业和专业机构发起成立智慧缝制工厂技术服务联盟并创设智慧缝制工厂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面向服装、家纺、皮革、户外用品等20多家下游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测评和综合分析研究;持续深化行业内部整零协作,组织行业科技专业人员多次赴亚德客、勇耀等零部件公司进行现场走访和交流,围绕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等前沿技术及生产模式进行研讨等。
发挥组织职能,担当社会责任
五年来,通过捐款、捐赠缝制设备等形式,协会先后参与了内蒙古沙地治理、新疆、甘肃、河北扶贫等多个社会公益项目;通过举办缝艺大赛、线上线下缝机讲堂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厂矿企业,积极向社会传播缝纫文化和技能,五年累计承接各类社会定制活动近50场,直接覆盖3000余人次。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协会团结广大缝制机械企业,排除万难,有效的保障了防护服贴条机、口罩机等防疫设备供给;多措并举,有序推进行业复工复产;同时还通过组织企业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免征全体会员年会费近百万元等形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一致肯定,协会及协会相关负责人分别荣获国资委党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等上级部门的表彰。
发展展望与建议
五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和协会在推动高质量、高标准创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技术及经贸壁垒及同行间非理性竞争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行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全球化视野角度看,协会自身在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也存在多种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提升。在此,也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在以下方面进行持续有效的建设突破:
科学规划、集约化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新理念;要加强政府、协会及骨干企业联动,强化行业整体研究规划,优化缝机产业聚集区分工布局。
——要围绕行业强国战略整体部署,锚定至2025年我国在国际缝制机械行业第一阵营地位进一步稳固,实现由缝制机械制造强国向创造强国转变的整体发展目标,细化行业、协会和各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统筹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质量、品牌、服务提升以及数字化整体转型。
——要积极整合并合理利用社会及行业资源,通过品牌授权、专利及产能共享等形式,积极推进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提升行业整体效益,推动行业绿色集约化发展。
守正创新、自主发展
一是切实发挥“十四五”行业技术路线图导向作用,持续加强缝制工艺和缝制基础原理等行业共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高品质缝纫机零部件智能化、柔性化加工工艺及装备技术改造,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一批对行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较强影响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
二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类融合了智能控制与传感技术的智能缝制设备、缝制单元及其数控系统创新研发、以及各类智能缝制工厂/车间探索建设,加快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
三是持续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和专业对接,合理利用并有效导入社会优质科技资源;持续完善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协作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全新产业链协作体系;切实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健全行业科研资金、资源等的长效投入和激励机制,打造行业竞争长效优势。
和而不同、差异化发展
——要持续推进企业结构优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各类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各类拥有特色加工及服务能力的配套服务企业。
——要结合市场多样性需求及企业发展特色,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强化产品品牌、服务对象、技术及性能、功能定位。
——要注重市场的细分、用户需求挖掘及分析、快速响应以及精准匹配,一方面要持续加强高附加值领域及客户群体的开拓,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下游中小微企业及欠发达国家及地区产品需求和服务供给。
数字赋能,融合发展。
一是要不断完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既要持续夯实行业研发、制造及经营服务等数字化基础水平,加强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大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数字要素应用水平。
二是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升级示范企业及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加快构建基于缝制机械行业的跨领域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及垂直细分领域平台,带动并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是要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和缝制机械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我国缝制机械数量、数据和应用场景基数庞大、需求多样性多元化的优势,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加快缝机智能生产、网络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探索。
正理平治、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引领,强化行业信息宣传与舆论导向,提升行业大局意识。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为核心的行业自治体系建设,与时俱进完善协会组织机构及相关章程制度,以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优化秘书处团队,提升协会专业服务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缝机企业家担当精神及责任感,以骨干企业及企业家为主体,持续健全并创新行业大会、高峰论坛、技能竞赛、专业分支机构年会及各专项研讨会等行业公共活动平台组织机制,提升协会凝聚力、影响力。
四是要进一步健全行业标准化体系,切实开展各类国家、行业以及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重点加强行业基础方法类标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类标准的开发,强化行业发展支撑和保障。
从1984年成立至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已历经十届理事会。忆往昔,卅七载峥嵘岁月!37年来协会始终坚守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初心,牢记建设缝机强国使命,认真履职、积极担当,成功引领行业迈入了缝机强国行业。
展未来,新百年崭新征程!当前,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强国蓝图已然绘就,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即将成立,我们坚信,新成立的十一届理事会,能再接再厉,把协会建设成为更加专业的政府参谋者,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高质量服务者及有广泛国际影响力产业链推进者,谱就协会发展新篇章。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引领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