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杰克JACK,C6包缝机,缝纫机电机维修资料下载

杰克JACK,C6包缝机,缝纫机电机维修资料下载
在中国缝机行业,张章生是一个“特类”的存在。

从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废旧设备拆解工,成长为缝纫机领域的技术专家,经历坎坷而传奇。作为温州乐清走出来的草根企业家,他为人谦逊和善,又耿直内敛,有骨气、有韧劲,不媚俗、不妥协。

张章生在北京大学MBA班进修


如此个性在唯利的商业环境、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缝机圈里,注定要经受风雨洗礼,也注定要经历一个懵懂起伏的人生。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今年深圳的“华南展”上。他乐呵呵地在展台前迎来送往,亲自为客户介绍每一款展品。

我们聊了很多,聊研发、聊行业、聊市场、聊情怀,他的讲述直白而真诚。

了解他创业历程的都知道,他和妻子周芝瑛经历了跌宕人生,既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被不理解、被伤害甚至被践踏的滋味。

他靠着勤奋和悟性,拿出敢在国外专业展会亮相的独家产品,为自己和中缝重工赢得了尊严,然而却因为特立独行而在行业圈子里备受争议。有人力挺他,有人鄙视他,还有人痛恨他。

他愤懑过,抗争过,也曾经倒下过。然而最终,还是选择埋头于搞研究,一如既往地对技术满怀朴素的信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张章生身上也有一种“英雄主义”。他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感恩缝机行业赋予他的一切,依然热爱追求这个行业。

小学没毕业,因何成了技术专家?

自近代以来,乐清人文性格中固有的坚韧与生存、敢于抗争的精神,逐渐演绎为开拓拼搏、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品质。

这品质体现在张章生和周芝瑛身上,尤为显著而典型。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大批温州人闯荡北京城,以做服装生意为主,聚集在丰台区南苑乡的时村、果园村一带,逐渐形成了“浙江村”。

1990年,新婚不久的俩人也来到北京创业,也做服装。在这之前,张章生是干物资回收的,从16岁到19岁一直在拆解废旧设备,拆出废铁、废铜和废铝卖。而周芝瑛出身于教师世家,自己也是语文老师。

温州人骨子里的冒险精神,让两个本无交集的年轻人,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开启了他们艰辛坚韧的创业生涯。

创业初期的张章生夫妇


一开始做服装,主要是西服,谁也不懂。周芝瑛说,“我是老师不会弄,剪刀(拿起来)都是反的。张章生当时有一件皮尔卡丹,花了一万多买的,他舍得花钱,买过来就拆开熨平,研究制作工艺,然后就模仿着剪。”

做服装就要用到缝纫机、烫台和锁眼机。那时候的缝纫机还是脚蹬的,黑头机,像锁眼机这种能翘驳头、纳驳头领子的可谓一机难求。

那个时代做服装很赚钱,但卖缝纫机更赚钱。他们开始售卖国外进口的二手缝纫机,从胜家299锁眼机做起。

年轻的张章生聪明能干,经他调试过的机器,比如299锁眼机,头很正,针迹很漂亮,而且他还会修,免费,大家就觉得他为人厚道,就这么经过口口相传,张章生在圈子里开始小有名气。“有人甚至就想要一台经他调好的机器,哪怕他摸一下看一下,也就能放心拿回家。”

后来,夫妻俩就在当时丰台区木樨园的二路车站对面,开了一个门市,很多人慕名而来。

1992年周芝瑛在北京


我在闲聊中问他:“你也不是科班出身,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缝纫机技术专家呢?”

他呵呵一笑:“你知道我是什么出身?我是拆飞机大炮出身的。那时候一年拆过多少飞机,拆过多少各类型的发动机,拆过多少齿轮箱和电器设备!你想一想,要想把里面的轴承从大炮、机械设备上拆下来,你就得懂得原理,这样拆下来的配件才有价值。”

通过拆解废旧机械,张章生很早就对机械结构了如指掌。靠着这种悟性,再加上后天为生活所迫的努力挣扎,当很多同行还在靠卖机器赚差价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懂机械、会维修的“张工”。

2003年的时候,多数行业企业制造缝纫机,或者用CAD,或者用手工绘图,或者拿零配件照葫芦画瓢地仿,张章生当时返乡办厂的时候,已经开始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所有产品了。

他说,“我们所有产品(的制造)都是先从图纸设计开始,然后再生产。那时候我们就知道设计的重要性了。但一年之后,高薪聘请的技术人员又留不住。怎么办?只能自己学。”

“据我所知你小学都没毕业,电脑不懂,英文也不会,是怎么学的?”我问他。

“就硬学呗!一天,两天,三天……半年以后就学会了。而且不但我自己学会了,我还把公司所有人都教会了。教他们怎么利用软件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思特沃克思、UG等等,现在公司随随便便一个做机械加工的,都会。这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胸怀信念、脚踩泥土,善于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在苦难中学,这是一个草根企业家的生存哲学。


人生懵懂起伏至此,为何依然雄心不减?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张章生和周芝瑛靠销售改装二手进口机器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

然而世事无常。

2003年“非典”爆发,整条商业街上空无一人。这年的五月,他们选择从北京回到乐清老家暂避。没想到,张章生一看老家还有一亩三分地,就动起建厂造缝纫机的念头。

周芝瑛说,“那时候手上正好有2000万元,现金,就全部给他投到生产制造里去了。当时仿的781锁眼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中缝重工创业初期团建好不热闹


市场的火爆吸引了投机客的目光。张章生也想趁此机会大干一场。于是就在当年12月,他们的公司引入了香港和日本的股东,几个人合伙在宁波创办了中缝精机。结果,用周芝瑛的话说,一不小心“掉到坑里去了”。

双方道不同、志不合,很快就分道扬镳,还扯上漫长的法律纠纷。尽管直到2019年7月官司最终以张章生完胜而告终,但夫妻俩的事业却因此元气大伤。

不光之前投资的2000万元打了水漂,而且因为官司影响了孩子出国读书,自己也身无分文。“怎么办?只好把在北京的摊位卖掉,把三环路上的别墅和公寓卖掉,把手上的金银饰品卖掉,然后从头再来。”

周芝瑛说自己直到现在,都特别喜欢听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唱出了张章生和周芝瑛的悲喜人生,也成就了后来更好的中缝重工。

后来的张章生与周芝瑛


在周芝瑛的支持下,原本心灰意冷、“要去当和尚”的张章生,又一次回到乐清老家“从头再来”。支撑他重新站起来的,不光是妻子的温柔呵护,还有身后那些跟着他一起创业的员工。“我说人家跟着你三四年了,你想走就走,这些人怎么办?”

他咬牙站起来。本钱不够,就借高利贷,不赚钱也要扛下去。

好在还有众多在北京积累的“铁粉”和人脉,都是全国各地的老客户、老朋友。他们支持张章生和周芝瑛闯过了难关。到2008年,他们手上又有了几千万。

当时汶川地震刚刚过去,四川省政府联合温州市政府发起支援建设项目,号召温州企业到四川投资,支援重建。

张章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到上海签了个约,决定去绵阳投资建厂。既然签约了,他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周芝瑛说,张章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认定的事,“10头牛都拉不回来”。而她自己,对丈夫也是无条件支持,无怨无悔。

他们带了5000万元入川。

到2010年11月,绵阳的厂区建成,同时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也注册成立。“当时投资了2000多万元买设备,做电脑平缝机,没想到因为经理人管理不善,到2015年亏了3500多万元。”

“当时一看不对,张章生果断止损。把2000多万元的设备,连同所有的零配件,全部按废铁价处理掉,不做了。然后把浙江的工厂全盘挪到绵阳,同时把在浙江工厂的模板机项目也一并挪到绵阳工厂。就这样到了2016年,又赚钱了,等于又滚动了5000万元的资金。”

现在回头看张章生和周芝瑛的创业史,会发现他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在风高浪急中起起伏伏。经常是好不容易风平浪静几天,很快就有新的暴风雨不期而至。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凶猛扑来。生产防护服的热风机一机难求。农历大年二十八,际华集团的老总找到张章生紧急求助,原来,他们厂有20几台老旧的热风机,要请张章生帮忙维修。经过5天连夜工作,修好之后,老总就问他,说你们能不能研发生产?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设备。

当时正是春节假期。张章生二话不说,带了几个人,从正月初三一直干到正月二十三,天天熬到凌晨两三点,手上都是被500°高温烤出来的水泡。花了整整20天,终于把热风机搞出来了。但那时候热风机还属于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不能对外销售。

周芝瑛说,最后一算账,不但没赚钱,还亏了100多万元。

但是这个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付出的人,也不会永远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流汗又流泪。

后来到了2020年4月,中缝重工的热风机可以对外销售了,那一个月就做了3000多台。等于不仅弥补了之前的亏损,还净赚了不少。

通宵达旦的钻研,究竟是为什么?

对张章生而言,如果说创业早中期是为了生存和生活而战,那么在“什么都有了”之后,依然雄心不减,究竟是为了什么?

周芝瑛告诉我,一次国外参展经历,给过张章生一个很大触动。

国外参展经历


那是在德国科隆的国际服装生产技术及纺织品加工博览会上。中缝重工受邀参展。就在张章生和周芝瑛面带微笑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家外国同行拿着律师函过来,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些东西都是COPY的”,要把他们赶出去。

周芝瑛当时有备而来。她一面跟德国人说着“NO COPY”,一面把一摞专利证书拿出给他看,尽管专利都是中文写的,对方也看不懂,但却是自主研发的证据。最后,“中缝重工成为那场展会上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缝机企业”。

据周芝瑛说,从德国回来之后,张章生把自己关在自家楼上几天几夜。不下楼,也不肯吃饭。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我们中国人要靠自己赢得尊严,要有骨气,不能再让人家看不起了。”同时,张章生也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之后一旦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马上写专利。

中缝协理事长杨晓京(左四)为中缝重工新厂落成仪式剪彩


还有一次在日本。那是2012年的大阪JIAM展。当时展出了张章生研发的一款设计非常合理的缝纫机,引起日本兄弟公司董事长安井义博先生的注意。包括日本重机的一些技术人员,也都分批到他们展台前拍照。

每逢这样的场景,张章生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他就像小孩一样,说你看我成绩那么优秀,你老师是不是该表扬一下?”周芝瑛哈哈大笑地说。可是现实仿佛在跟他开玩笑。

她说,早些年,很多人仿张章生的专利,他一开始还会打官司,一度开过新闻发布会。官司是打不完的,后来也就很少打了。

但他其实心里还是气难消、意难平。

周芝瑛说,在很多老朋友眼里,张章生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很讲原则。但是他又是一个很耿直的“技术男”,甚至有些愤青。

从左到右依次为:

中缝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戟

张章生女儿周袆怡

张章生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缝协名誉会长何烨

张章生妻子周芝瑛

张章生儿子张奕祺

市场竞争多数情况下是残酷无情的,尤其是同行之间,充斥着不择手段的恶意竞争。

在张章生眼里,正心正念才是光明而正确的人生价值。哪怕是竞争,也要是正大光明的、基于价值创造基础之上的竞争。他一直崇尚美好的东西,纯粹的东西,扎扎实实的东西。

在他的价值观体系里,任何对财富的获得,如果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的基础上,都是不光彩的,得到的也一定会还回去。

有一次,中缝重工发到一家羽绒服企业的多台模板机出“问题”了。该企业的负责人打电话给他,说你的机器不行,针杆怎么都卡死的。张章生一听这话就急了,说“绝对不可能,你们别动,保护好现场,我马上飞过去”。

他到了现场仔细一检查,才发现,这些模板机的针杆都被502胶水粘得死死的。这事情搞大了。羽绒服企业老板听说后要追查,他的牛脾气一下就上来了:“你们不要查了,我不跟你们玩了,这里面套路太深了。”

张章生、周芝瑛夫妇及儿子张奕祺(左一)


周芝瑛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时候他就觉得不应该这样,或者说不应该这样对他。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在经常被市场“教育”之后,张章生有时候也在自我反思。

他说,“我曾经也很执着,认为产品做好肯定会有市场,但有时候恰恰相反,你的产品做得越好,市场反而丢失得越多。”

在搬到绵阳之前,中缝的“锁钉套”品质非常好,好到客户多年用不坏。“但反过头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别人已经在用最差、最便宜的东西去覆盖你的市场了。”对张章生来说,把产品做好代价不小。

这其实是一个难解的困境。究竟是要市场还是要品质?纠结之下,张章生最终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
“我们还是始终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把产品给用户创造价值放在第一位。”作为公司董事长,他在研发制造投入上可谓一掷千金。

中缝重工的模板机


在深圳展台上,他指着身边一台机头旋转模板机告诉我,“这个产品我就打了四款,第一款打出来不行,感觉哪里还有问题,第二款打出来可以了,但后来感觉没办法去做升级,又不行。一直打到第四款,才感觉最满意。”

他说,每打一款,至少要花200多万元。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周芝瑛说:“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为了做研发的设备投资差不多两个亿了。一台龙门铣要600多万元,他买了四台。眼睛眨都不眨。你要让他去买衣服,舍不得,一件衣服能穿上10年。车更是不讲究,四个轮子能走就行。他对自己很抠门,但对员工很好。工作上对他们要求很高,生活上员工有困难他从不吝啬。不光是员工,都知道大凉山苦孩子很多,他每年都去捐钱捐物。因为他对共产党很感恩,对社会很感恩。他是孤儿,就是因为小学的学杂费政府给免了0.5元,才让他读上五年书。当年在北京创业,山穷水尽的时候,一位妇女拿了10件西服让我们加工,硬塞给我们5块钱。我们受到启发,把机器设备搬出去替别人加工衣服,每天都有收入,生意由此起死回生。这些事他都牢记在心里。”

经常陪在张章生身边的,除了周芝瑛,就是这台电脑


30年多年来,张章生就像个苦行僧,每天早上7点多就到办公室,晚上十点多还在搞研究。一个跟了他13年的员工说,老板工作起来就像一头牛,这么多年来,几乎没看到他休息过。

有一次,周芝瑛忍不住问他,这么拼究竟是为什么,他说,“我就想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在我有生之年,中国缝纫机如果有我张章生付出的一点绵薄之力,能得到大家认可,我也就知足了。我的一切来自缝纫机,也用之于缝纫机”。

哲学家尼采曾说过:知道生命的意义,便能承受一切苦难。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生活的不如意,张章生越来越达观、包容,超脱了很多。周芝瑛之前一直劝他要放下,“江湖上怎么说我们,偷也好,骗也好,抢也好,事实证明都是子虚乌有,我觉得我们能熬过这些流言蜚语,这个过程也赋予我能量。”

几天前,周芝瑛在电话里告诉我,说张章生终于放下了。“不去争,也不去辩,一切顺其自然”。其实张章生还是那个张章生,仍然对缝纫机充满激情和热爱,只不过耿直中有了圆润,倔强中有了和顺,执拗中有了更多包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读懂了张章生,也就读懂了中国缝机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缝重工总部入口处红旗飘扬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