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捷缝纫机zj970显示屏出行E101是什么问题

,嗯谢谢,泸龙电控吧。驱动问题,在淘宝找个电控维修师傅解决




1992年2月,当20多岁的上原君男入职兄弟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兄弟公司)时,他并未想到,自己日后会以“中国通”的身份,活跃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江湖。他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和兄弟公司一道,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缝机行业飞速生长、狂飙突进的三十年历程。

当时正逢中日两国“蜜月期”,大批日本企业争先恐后地投资于中国这片热土。在应聘进兄弟公司之前,上原在岐阜市日中服装商社工作,后来又去一家机电设备公司做了7个月电控组装,因为怀有热爱日中友好事业以及去中国工作的理想,正巧兄弟公司正在招聘会中文将来能到中国工作的人材,自己又非常喜欢机械技术,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兄弟公司工业缝纫机事业部。


没想到,在进入公司研修了半年缝纫机技术之后,因为擅长中文,上原就被调到营业部中国室,从此开启了与中国缝机行业的不解之缘。
上原在兄弟的30年,也是兄弟公司在中国市场拓荒、耕耘的30年,更是不断接受挑战的30年。30年前,兄弟公司就已经成为中国缝机人可望不可及的传说;时至今日,它坚持守正创新,可以讲仍是中国同行们努力对标的榜样。

                                           

曾经的爱恨恩怨,抹杀不了“肝胆相照”的情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兄弟公司只在中国成立了两个以市场调研为目的的北京和上海办事处,上原作为工业缝纫机业务人员,就经常奔波于中日两国,将日本原装生产的缝纫机逐步销售到中国。

当时,得益于日本政府的“黑字环流计划”(即Capital Recycling Program,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从其国际贸易顺差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优惠贷款回流到发展中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的发展,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和世界银行贷款,以及当时中国为了发展服装企业的免税政策, 兄弟、重机、三菱等日本品牌的缝纫机大量出口到中国。

那时候,兄弟公司研发的第一代自动切线圆刀平缝机DB2-B737(即现在S-7300A的前五六代)在全球热卖,第一代KE-B430E电脑套结机也研发出来了,因为当时的缝纫设备还是以机械为主,机电设备操作上较为麻烦,再加上需要服务指导和维修培训,上原和几名同事就常被派到中国北京,进行市场开拓以及为客户进行售后服务。


因为这种跨国服务的响应速度受到移动时间等制约,兄弟公司为了提高客户的技术服务满意度,相继和中国的省/市级服装公司合作,在沈阳、北京、南京、济南、上海开设了五个维修服务中心。

当时,这些服装公司归属二轻局管理,且都有缝纫机设备部门,掌握着设备进出口大权。双方的合作模式很简单,中方企业提供办公地点、提供人员,兄弟公司出钱,免费把中方服务中心人员送到日本学习培训,回来之后代表兄弟公司服务各地客户,兄弟公司则每月按定额付费。

后来随着政策放宽,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外资公司可以单独开设培训中心,但要挂靠一个中国公司,于是兄弟公司选择跟现在的常州服装集团合资,双方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甚至还一起举办过常州服装节的“兄弟杯”服装大奖赛。

在兄弟公司的牵线下,日本中部的许多服装客户也来到以常州为中心的江苏投资,带动了常州一带纺织服装产业的繁荣。

从最早在中国开设办事机构,到合作开办维修服务中心,兄弟公司在中国逐渐站稳脚跟。接下来,在看到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后,它于1993年和从上海内迁到西安的标准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兄弟牌DB2-B101普通平缝机和B201电脑自动切线平缝机。这是兄弟公司和中国缝机行业深度融合的开端。

上原回忆说,“那时候中国政府很支持,合资公司的效率也很高,从公司筹建到产品上市销售,实现了不到一年就达成目标的计划。”

当时双方的合作非常融洽。在中日友好的大背景下,实事求是地讲,兄弟公司给予西安标准很大的支持。甚至可以说,那段蜜月期为标准公司后来的体系化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当时双方商定,标准公司每年选派一批骨干到日本兄弟工厂,由兄弟公司免费培训一年,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等方面手把手地教,用上原的话讲,“几乎是倾囊相授”。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0年。

然而,在经过十多年的肝胆相照和亲密合作之后,由于2003年之后中国民营缝制设备企业的崛起,给合资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冲击,公司业绩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走下坡路,这样到了2007年下半年,兄弟公司和标准公司经过友好协商购买了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后来又在西安买地重起炉灶,并在西安成立了全额独资公司。

                                     

创业百年的兄弟公司,为何仍是中国同行学习的标杆? 


往事并不如烟。


尽管经历了若干波折,但兄弟公司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迅速。1999年,上原被派到中国北京常驻,他和另一位上海常住的日本同事肩负一个重要使命,即在全中国建立一个信任度高、黏性较强的代理商网络。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他们旨在主要服装省市寻找值得信赖的代理商,双方深度互信、真诚相待,兄弟公司给予他们全力扶持,甚至就连订单格式、仓储管理、合同撰写等都手把手无私传授。

上个月全缝信息中心在江西南昌调研时,兄弟的代理商郭月红女士就感慨地说,卖兄弟的机器不单单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赚”到了做事的严谨和规范。

在去年宁波的CISMA2021期间,全国各地的代理商齐聚兄弟年度代理商大会。他们中的近80%以上代理商,都是上原一手开发出来的,事业从小到大一直跟着兄弟发展。因为兄弟公司全球宪章中对代理商的定位是:不是单纯的商务关系,是合作伙伴。大家疫情期间难得见上一面,彼此亲热得就像“亲兄弟”一样。

代理商体系的完备和高忠诚度,确保了兄弟产品在高端缝制设备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而其始终令对手难以超越的竞争力,则来自于其同样独树一帜的研发布局和研发体系。
兄弟现在近100%的工业缝纫机还是在日本开发,研发成果再拿到西安工厂生产组装。之前它也尝试过在中国做研发,但因为人才流失以及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迫使其不得不将研发功能放回到成本更高的日本本土。位于日本名古屋的总公司设计团队,继续开发优化以梭织产品为主的200多个规格。

日本的人才环境与中国有所不同。很多日本年轻人去搞缝纫机研发,纯粹是出于兴趣和对行业的热爱,而且在入门之后,还有一些八九十岁退休的老师傅作为专门的工匠培训导师以身传教,就这样钻进去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出来。

除了研发,还有产品质量及合作信誉,这是兄弟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另一利器。

上原说,与很多同行公司相比,兄弟公司是一个综合制造企业, 机电产品开发尤其快,主要是因为产品的主要部件都是自己能开发制造,从马达到机头再到电控、甚至电路板都是自己设计。核心零部件自己做,成本固然会增加,但是能确保产品质量和供货时效。

当然,也有一些零部件由供应商供货,但兄弟公司对零件供应商的要求非常高,只要双方确定了要合作,那么它会从图纸设计到材质再到生产管理规范等统统输出给合作方,同时双方有个约定,就是为兄弟加工的零部件不能卖给第三方,哪怕产品报废也不行。

而且,它重义守信,一是从不拖欠货款,供应商只要做得出好东西,确定好什么时候付款一分钱都不会少;二是只要定好的供货计划从不更改,一个月定好采购500套,哪怕生产上只能用300套,500套照样买回来,绝不让供应商受损失。

做事如做人。兄弟公司“精益求精、守信重义、以品质第一为宗旨”的为商之道,是它屹立百年、历久弥坚的根源所在。时至今日,它仍然以生产高端产品为主导,本着“优良的质量、无私的贡献”的创业宗旨继续奋斗。

其实要论聪明才智,中国人并不输给任何人。我们在步进电机技术和模板机技术上的原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比如步进马达送布,如果能在送布的轨迹、平稳度和噪声方面再下一些功夫的话,绝对会是个好产品。只要中国的缝制机械行业勇于创新,总有一天会走出“模仿进而同质化”的怪圈。

兄弟公司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其产品至今还在被仿冒。现在兄弟的对策,是通过高尖端技术手段来杜绝知识产权侵犯问题。所以兄弟S-7300C直驱电子送布自动切线平缝机从2005年A款上市至今,还没有发现被真正仿出来的产品。

当中国缝机行业的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近80%的份额时,“仿冒”本该早已成为一个被扔到历史垃圾堆的名词。上原就说,中国人非常聪明、勤劳、灵活,而且做事非常果断,近几年也确实有很多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如果每家企业都用这种心思来做的话,中国的缝机行业一定会有更多好产品诞生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服装企业宁愿多花钱也要买兄弟等品牌的产品?就是因为这些品牌产品就是好用、耐用,且缝纫质量出色。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是精神,是动态的革新过程,是对生产性创新的不懈追求。在鼓励创新、倡导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市场认同的一定是价值的创造,谁通过奋斗为用户创造了可靠的质量、差异化的服务,在市场上胜出,谁就一定是这个行业当之无愧的英雄。

因此当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兄弟在中国的30年,会发现:过去改变的是此消彼长的市场环境,不变的则是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以及诚信守义的为商之道。这既是回归商业之本质,也是时代的呼声与要求。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