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舒普 CSM430GA-01出现E214故障代码是什么意思

,y轴电控受阻。看是不是电机轴渣子多了。锈了。把机器关了前后左右移动看够不够松

在一个存量博弈的市场,最好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创新”。

创新当然没有错,但是过于笼统。创新也要有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做到差异化创新。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走。这其实就是一种“差异化”的创新策略。

3月中旬全缝信息中心在广东调研。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的缝制设备企业正以差异化创新思维,走出一条各美其美的专精特新之路。

它们在规模上不求大而全,而求精、求强,往往深耕于某一个细分赛道,在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垂直深挖,形成各具特色的护城河。


深圳超诚董事长 张乐先


主打制鞋花样机的深圳超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企业规模并不大,年产值也就在一两亿上下,但是通过聚焦运动鞋领域的自动化,它现在不愁市场、不怕低价竞争,在与下游客户的互动共创中不断锻造和升级产品,成长为一个极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通过观察这家企业的进化史,你会发现,它最早和大多数同行一样,也是从模仿国外品牌起家,但是到了某个时间节点之后,企业领导者勇敢地迈出自主研发这一步,立足自身优势做好产品,熬过痛苦期,前途就是一片光明。

在强者恒强的新时代,平庸的中小企业将被优秀的大公司打败、吃掉、整合,只有那些“专精特新”的小巨人,才有可能找到自主可控的生存之道。

赛道开始拥挤的时候,让自己沉淀到行业里去

张乐先进入到缝制机械行业,纯粹是误打误撞。

1999年他大学刚毕业。当时因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就业形势很不好。因为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他原本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最后进了一家台资制鞋企业以作权宜之计,在维修部门里专职修理缝纫机和电路板。

他本想干两年就跳出去,没想到发现了一个潜藏的“金矿”。

“当时整个集团公司只有我一个会修电路板,而且放眼整个行业,这方面的人才也少之又少。20多年前国内那些电脑车都是进口品牌,当时涉及到电工维修,都要从香港派人过来,国内会修的师傅非常少。我就感觉这里面有得搞。”

在台资企业摸爬滚打了六年之后,张乐先出来创业,利用自己懂电控的优势改装二手电脑车。干了两年之后,他在2008年开了个小工厂,带着几个人组装电脑花样机。那时候是国产电脑车的黄金时代,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还能赚到百分之几百的利润。

张乐先赶上了这个行业高增长期,也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从2006年到2010年是超诚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赚快钱”。

市场行情异常火爆,所有市场玩家都拼命造机器、卖机器。那时候的产品普遍很烂,没人会注重品牌和品质。因为很少有人能抵挡住“日进斗金”的诱惑。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这个赛道就开始拥挤了。这期间,整个广东省一下冒出了二三十家竞争者,电脑花样机的价格也就一路下滑。

那时候的张乐先,尽管还沉浸在“赚快钱”的爽感里,但已经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走。是换个赛道继续赚快钱呢,还是把花样机做下去?他左思右想之后,认定自己的强项还是缝纫机。只要把产品质量和品牌真正做起来,未来还有机会。

因为当时国产电脑花样机的性价比很高。2010年的时候,国产机还能卖个两三万,原装的则卖到10来万,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所以张乐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搞产品升级,做品质更好的高端电脑花样机。为了坚定信心,他还别出心裁地从两个儿子的姓名中取了两个字,将公司改名为“超诚”。

超诚产品


平稳增长期,品质最关键

从2010年开始,是超诚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沉淀”。

也就是说,行业的暴利时代即将过去,接下来考验企业的,是能不能真正在行业里沉淀下去,强基础、练内功,把品牌和品质升级到更高层次。

年轻的张乐先意气风发,选择了一个激进的升级路径。

“老产品,砍了,就做新产品。然后到处参展。我那时候跟朋友开玩笑说,除了我张乐先的名字不能改之外,其它都可以改,就相当于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想脱颖而出。当时确实是有那么一点冒进。”

冒进的代价,就是接下来两年的痛苦期。当时超诚有半年时间没有产出,只有不断的投入。一是工人要养,二是要参展打广告,三是还要采购原材料。

好在慢慢走出来了。从2013年开始超诚有了一点起色,慢慢蓄势,到2015年开始上台阶,那一年产值干到6000多万,也预示着超诚在研发、销售等各方面已有了基本框架。

回想起那几年为什么能险中求生,张乐先认为主要还是“产品抓得好”。尽管当时还是以仿为主,但超诚仿出来的高端花样机,已经能够满足台资制鞋企业的要求。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知道,台资企业一般是看不上国产缝纫机的,能够仿出一台让它们认可的机器,也算是一个突破。

好事接踵而至。

2015年,一家国外大品牌基于对超诚产品品质的认可,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帮它贴牌。这次合作,对超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超诚通过跟国外品牌的合作,产品从内到外又上了一个台阶。

合作之初,对方提的问题多到让人头皮发麻。他们不单对品质要求高,对外观的要求同样苛刻。

张乐先还记得,当时一个台板达不到合作方要求,就直接从国外买回来,买了一两批之后成本高得就让张乐先受不了了。他后来想办法拿到国外的样品,找遍国内所有的台板厂,按他们的样子原样复制。

合作半年之后,等张乐先再回过头来看之前产品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退回来的老机器,一新一旧摆在一起,真的让人感觉是天壤之别。

在产品品质的支撑下,超诚从2015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公司产值持续稳步增长。2016年做到七八千万,2017年做到八九千万,2018年做到接近一个亿,2021年更是冲到了1.75亿元。

在这个快速增长过程中,超诚在运动鞋自动化领域,逐步积累了一大批高端客户,这就为它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客户基础。

超诚产品组装车间



机电一体化,成为未来竞争的高地

最近几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竞争,正由过去传统机种产品逐步转向高附加值的机电一体化高端产品。智能化、功能化、多样化、操作和维修简单化成为研发的主旨。

什么叫“机电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机械电子高度融合,才能实现自动化。张乐先大学学的就是电子信息,对机电一体化熟得不能再熟。

他说,有时候机械的动作完成不了,可以借助电子手段来完成;而电子完成不了的,可以借助机械的力量来完成。“一个机械设计得再好,如果程序、动作不到位,自动化也实现不了,这就要求机械和电子高度融合。”

在超诚公司的研发中心,我们看到几台还在调试中的全自动模板机,台板下面密布着电子元器件,每个动作都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一连串的精密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超诚真正的自主研发始于2014年,从常规的电脑花样机开始,进而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特种机,逐渐形成了每年推出三五款新产品的研发节奏。

广东地处珠三角腹地,制鞋产业高度发达。这给超诚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机会。近几年尽管一些工厂转移到东南亚,但大多数国际品牌的总部还在国内,尤其是全球最大的运动鞋代工企业宝成公司就在东莞。

多年来,超诚深耕运动鞋自动化设备,已经跟很多台资运动鞋代工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韩资前五位的制鞋工厂也都是它的客户。

张乐先自己也仍然活跃在市场第一线,想尽一切办法深挖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痛点,提升运营效率,在运动制鞋缝制设备研发上不断拓展产品边界。

他说,超诚未来永远不会离开自动化,将继续在自动化领域深耕。同时,也将继续围绕运动鞋制鞋领域持续发力,这个领域尽管极其细分,但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广东的老板普遍务实,追求安逸,不想把企业做得太大,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但对张乐先来说,企业只要存在一天,就一直都要考虑生存问题,尤其这几年世事变化莫测,大有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小有上下游产业链的变动外迁,他仍然如履薄冰地行走在创业路上。

展望未来,在中国经济博大而不精深的当下,行业的转型升级,一定是从博大走向精深。这个趋势是确定无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乐先的前行路尽管艰难,却是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路。从超诚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未来。

测试中的超诚产品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